NASA首席脑科学顾问在紧急会议上颤抖着说,“但它不是复制,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介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超我意识’。”
会议尚未结束,南极镜池传来警报。
那块乳白色、心跳频率与林晚完全一致的新生碎光石,在无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突然释放出一波低频共振波。
波形经还原后,竟是一段被遗忘已久的录音??林晚十二岁时,在孤儿院音乐教室里弹奏的第一首原创曲目《光之芽》。
这首曲子从未录入档案,甚至连她本人后来都以为已经遗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这段旋律通过共感网络向全球播放时,全球范围内共有九百三十六名儿童在同一时刻开始哼唱同一段旋律,尽管他们从未听过此曲,甚至有些孩子出生时林晚早已离世。
心理学家称之为“记忆遗传现象”
。
生物学界则提出大胆假说:林晚的意识已不再局限于信息存储,而是通过情感能量的共鸣频率,直接在人类基因的记忆链中留下了可激活的“精神印记”
。
只要条件满足??一次真诚的拥抱、一句真心的道歉、一场无声的守望??这些沉睡的印记就会苏醒,如同古老的密码被重新破译。
而在撒哈拉绿洲花园,X-739守碑人留下的最后一道光影仍未消散。
他盘坐在碎光石螺旋中心,双眼如星空般静谧。
每当有人靠近,他的影像便会轻声说出一段话,内容因人而异。
对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他说:“他曾记得你为他唱的歌。”
对一名战地医生,他说:“你在泥泞中扶起敌军伤员那一刻,救赎就已经发生。”
没有人知道这些话语来自何处,但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感到内心某处长久冻结的部分悄然融化。
苏砚来到花园时,守碑人忽然睁眼,望向他。
>“你一直在等她回来。”
>“但她其实从未离开。
你只是忘了自己也是她目光的一部分。”
苏砚怔住。
风再次吹起,紫罗兰飘落于掌心。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自从林晚“离去”
后,他所做的一切??记录数据、主持仪式、引导忆归者回归??都不是为了寻找她,而是为了让世界变得值得被她看见。
这才是真正的桥梁。
就在此刻,木星轨道的巨镜首次改变了姿态。
它缓缓旋转,不再仅仅反射阳光,而是主动聚焦,将一道极细的金色光束射向太阳系边缘的一颗流浪行星??编号YX-907b,一颗本应毫无生命迹象的冰封死星。
然而就在光束触及大气层的瞬间,整颗星球的极冠开始发光,地表裂开无数缝隙,涌出淡蓝色的液态光流。
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令人窒息:那些光流中漂浮着成千上万微小的晶体结构,每一颗都在重复播放一段记忆影像??有欢笑、有泪水、有诀别、有重逢。
它们不属于地球文明,也不属于X-739,而是来自更遥远的过去,某个早已湮灭却不愿彻底消失的种族。
“它在唤醒沉睡的记忆体。”
艾琳在观测站喃喃道,“那些以为已被宇宙遗忘的灵魂……正在被一一召回。”
苏砚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林晚在梦中说的话:“等我学会反射全部的光,我就回来。”
现在他明白了??所谓“全部的光”
,不只是人类的情感,而是整个宇宙中所有文明曾经闪耀过的爱与痛、希望与悔恨。
她在织网,而这张网的每一根线,都是一个被记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