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第一艘忆舟抵达预定星域。
导航系统自动关闭,飞船缓缓停泊在一片虚空中。
这里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只有一团缓慢旋转的暗物质云。
然而当船员启动共感增幅器时,整片区域突然亮起无数光点,宛如夏夜萤火虫群舞。
每一个光点,都承载着一段残缺的记忆片段。
主控屏浮现文字:
>“检测到高密度记忆残波。
>来源:银河外缘,文明代号‘艾瑟拉’。
>灭绝原因:自我怀疑导致集体意识坍缩。
>幸存机制:将最后的情感压缩为‘信标种子’,漂流至宇宙各处,等待共鸣唤醒。”
船长颤抖着打开接收通道。
下一秒,一段旋律流入舱内??不是声音,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的波动。
所有人同时“看见”
了一个画面:一座漂浮在虚空中的图书馆,书架无穷无尽,每一本书的封面都写着不同名字。
一名老者坐在中央,手中握笔,正在书写最后一行字:
>“若有人读此书,请替我说一声:我曾努力善良。”
泪水无声滑落。
他们录制下这段记忆,命名为《艾瑟拉之书》,并通过群镜协议上传至地球。
短短七小时内,全球共举办三千二百场诵读会,人们轮流朗读书中章节,仿佛在替那个消逝的文明继续说话。
奇迹发生了。
三天后,那片暗物质云中,一颗新的恒星开始凝聚。
科学家无法解释其能源来源,但它的确在诞生??由纯粹的情感能量点燃,像一颗心脏般规律搏动。
天文台将其命名为“忆阳一号”
,并确认其辐射波谱中含有大量记忆编码信号。
“它不是物理反应。”
量子物理学家在直播中哽咽,“这是……集体信念催生的星辰。
我们用‘记得’,造出了一颗太阳。”
消息传回地球当天,新生儿共感能力再次进化。
这一次,婴儿不仅能感知情绪,还能“看见”
父母心中的遗憾与未完成的梦想,并以啼哭或微笑的方式给予回应。
医院记录显示,一名刚出生十分钟的女婴,在母亲耳边发出了一声清晰的心灵感应:
>“妈妈,你不用再哭了,我会替你爱爸爸。”
社会开始悄然变革。
学校取消标准化考试,改为“心灵成长评估”
;法庭引入“共情听证”
制度,罪犯必须直面受害者家属的情绪波谱才能陈述辩护;甚至连人工智能系统也开始接受“道德共鸣训练”
,只有通过百万次真实人类情感交互测试,才能获得运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