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73 戴院判的忠告(第1页)

173 戴院判的忠告(第1页)

清晨。

咸阳宫还沉浸在薄雾,许克生和戴思恭已经起身,一起给朱标切脉。

大殿温暖如春,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

朱标用过了早膳,斜倚在铺着软垫的坐榻上,正和几位大臣谈笑风生。

黄子。。。

夜风穿廊,拂动东宫檐角铜铃,叮咚如磬。清扬端坐于院中石凳,手中瓷碗尚有余温,粥面浮着几粒枸杞,映着月光似点点星火。她望着那群孩童远去的背影,忽觉袖口一沉??一只瘦小的手悄然攀上她的衣角。

抬头望去,是个约莫七八岁的女童,脸颊冻得通红,怀里抱着半块冷饼。“姐姐,”她怯生生地问,“你说的‘清瘴散’,真的能不让娘咳血吗?”

清扬心头一紧,蹲下身来,轻轻抚过孩子额前枯黄的发丝。“能。”她声音温和却坚定,“不但能止咳,还能驱体内阴毒。你家住在哪条巷?明日我随医队上门送药。”

女孩眼眶骤然湿润,哽咽道:“我们……住炭市街南头塌屋里。娘说,去年井水变黑后,她就开始吐血。爹和弟弟都死了,就剩我和娘……可她说自己撑不了多久了。”

清扬默默解下腰间药囊,取出一枚琥珀色丸药,塞进女孩掌心。“先含着,化了再咽。明早辰时,我在城南义诊棚等你。”女孩千恩万谢地跑了,身影消失在街角暗处。

董桂花放下磨了一半的刀,冷笑一声:“这满京城,怕是有上千个这样的塌屋寒窑。燕王那一套‘九阴聚魂阵’,不只是为了动摇龙脉,更是要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病死、饿死、绝望而死。他不要刀兵起,只想人心亡。”

李景隆踱步而来,披着玄色大氅,神色凝重:“方才锦衣卫密报,京畿七县已有三百二十一人确诊‘黑肺症’,症状与炭市街井中毒源一致。更糟的是,北平那边传来消息,燕王府旧部正暗中联络各地藩镇遗党,打着‘为燕王鸣冤’的旗号,意图煽动民变。”

“让他们来。”朱标的声音自回廊尽头响起。他未着冠冕,只披一件素白长袍,缓步走来,眉宇间透着彻夜未眠的倦意,眼神却如寒潭深水,不见波澜。

“父皇今晨醒了片刻,喝了半碗米汤。”他说,“他还记得我小时候贪嘴偷吃御膳房桂花糕的事,笑着说:‘你那时跑得比兔子还快,刘太监追三圈都没抓住。’”

众人默然。那是朱元璋近三年来第一次主动提起往事。

“可他也说了句话。”朱标停顿片刻,声音低了几分,“他说:‘老四不死,祸不止。’”

清扬抬眸:“殿下是担心……凤阳高墙关不住他?”

“不是关不住。”朱标摇头,“是他背后的人还没浮出水面。”

话音刚落,一名黑衣密探自屋顶跃下,单膝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信。信封以蜂蜡封印,背面烙着一朵极细的梅花??这是潜伏在北平行都司最深的眼线所用标记。

朱标拆信阅毕,脸色微变。

“柳娘没到云南。”他缓缓道,“她在途中遭伏击,木匣失窃,本人重伤昏迷,现藏于滁州驿站地窖。而袭击者……穿的是锦衣卫制式飞鱼服,但腰牌编号为空白。”

“假扮?”李景隆眉头紧锁。

“不,是内鬼。”清扬断言,“能拿到飞鱼服,还能避开沿途哨卡,必是锦衣卫高层授意。而且……”她顿了顿,“为何只抢木匣,不杀柳娘?说明他们要的是证据本身,而非灭口。他们在找什么东西?或者说,怕我们拿出什么?”

朱标闭目良久,忽然睁眼:“主碑残片。”

“什么?”董桂花一惊。

“归命仪的核心,并非整座主碑,而是碑心一块拇指大小的玄铁晶核??据传乃陨星碎片所铸,能引动地下火脉共振。当年父皇命人将主碑一分为三,分别埋于紫金山、北平观澜阁与凤阳明中都。如今北平那块已毁,紫金山这块被冰蟾髓反噬封死,唯独凤阳……至今下落不明。”

李景隆倒吸一口冷气:“若有人集齐三块晶核,哪怕只剩其一,也能重启归命仪残阵!哪怕无法颠覆龙脉,也可制造地震、瘟疫、洪灾,足以动摇国本!”

“所以燕王临行前突然宣布‘病愈’,根本不是逞强。”清扬恍然,“他是收到了晶核即将现世的消息!有人要在凤阳动手!”

朱标当即起身:“传令下去,即刻调拨东宫亲卫五百,由董桂花率领,星夜奔赴凤阳!务必抢在对方之前找到晶核埋藏地。另派两队密使,一赴滁州救柳娘,一入锦衣卫衙门彻查腰牌来源。”

“殿下!”李景隆急道,“此时调动大军,恐惊动朝中奸佞,打草惊蛇!”

“我不怕惊蛇。”朱标冷笑,“我要它出洞。”

三日后,凤阳。

晨雾弥漫,皇陵神道两侧松柏森森,石像生静立如狱卒。董桂花率队潜行至明中都遗址外围,发现地面有新翻泥土痕迹,且空气中隐隐飘着一股焦臭??像是尸油焚烧后的余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