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73 戴院判的忠告(第2页)

173 戴院判的忠告(第2页)

她们循迹深入,在一座废弃祭坛下方挖出一道暗门。门后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甬道,壁上刻满扭曲符文,中央竖立着半截断裂石碑,碑面赫然写着四个古篆:

**“天启归命,血饲玄晶。”**

“果然是这里。”董桂花低声咒骂,“难怪史书从不记载这座副碑的存在??它是用来做失败实验的祭品场!”

众人小心翼翼前行,终至一间圆形地室。室内中央设有一青铜鼎炉,炉中尚有灰烬,残留物经查验竟含大量人体骨粉与蜂毒素混合结晶。

“他们在炼伪晶。”清扬派来的药理弟子颤声道,“试图用死人精魄模拟玄铁共振频率……一旦成功,哪怕没有真晶核,也能短暂激活归命仪残力!”

正说着,忽听头顶传来闷响,紧接着碎石簌簌落下。整座地宫开始震颤!

“不好!”董桂花拔刀怒喝,“有人在外面引爆了塌陷阵!快撤!”

一行人仓促突围,刚冲出暗门,身后轰然崩塌,尘烟冲天。待烟尘稍散,只见远处山岗上立着十余黑袍人,为首者头戴青铜面具,手持一杆乌木权杖,杖首镶嵌着一块幽蓝晶体,正微微发光。

“那是……”董桂花瞳孔骤缩,“紫金山主碑上的晶核碎片?它不是已被冰蟾髓冻结了吗?”

与此同时,京师。

朱标正在太庙主持春祭大典,忽接急报:工部赶制的“罪证陈列台”昨夜遭雷击焚毁,所幸关键文书已转移;更诡异的是,钦天监观测到北极星旁突现一颗赤芒小星,持续三刻后隐去,古籍载此象为“逆臣借命,夺帝气运”。

朱标不动声色,祭礼照常进行。礼毕返宫途中,却见街头巷尾悄然张贴无数黄纸符?,上书“燕王显灵,三日后破狱归位”,孩童争相传诵一首童谣:

>“铁链断,高墙倒,

>燕归来,日月照。

>太子哭,皇帝笑,

>北风吹散金陵潮。”

“这是巫蛊咒言。”清扬检查符纸后冷声道,“纸上墨汁混有死者脑浆,具有惑心之效,闻之久者会逐渐丧失理智,产生幻觉。发布者必定精通南疆控魂术。”

朱标盯着那张符纸,忽然轻笑:“他们想造神?好啊,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天命。”

当夜,他亲赴刑部大牢,提审一名曾参与伪造“遗诏”的钦天监小吏。此人早已疯癫,见人便叩头喊“陛下饶命”。但在朱标递上一碗热汤后,他竟奇迹般清醒片刻。

“谁主使你们造假?”朱标轻声问。

小吏颤抖着指向北方:“是……是那位‘代天行法’的大人……他说……只要完成归命仪,就能让燕王成为真龙,踏着太子的骨灰登基……他还说……陛下活不过立夏……”

“他长什么样?”

“没见过脸……但从不踏影……走路时……烛火会绕着他转……”

清扬闻言变色:“这不是人,是‘影行者’??传说中能藏身光影之间,以他人寿命为食的邪修!若真存在,必是西域白莲教失传已久的‘日晷傀儡术’传人!”

朱标却只是静静合上牢门,转身望向乾清宫方向。

次日清晨,一道圣旨传遍天下:

**“朕体渐康,感太子孝诚,特颁《仁政十六条》,即日起施行。凡孤寡病残者,皆可入官办养济院;冬供蜂窝煤,夏赐避暑汤;孩童六岁入学,费用全免;农具耕牛,官府借贷……若有阻挠新政者,无论贵贱,斩!”**

诏书所到之处,万民欢腾。街头巷尾,百姓自发悬挂红绸,燃起篝火,唱起新编小调:

>“东宫灯,照四方,

>太子仁,胜尧汤。

>不烧香,不拜佛,

>一包清瘴赛仙方。”

而在凤阳废墟深处,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然展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