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指尖抚过鼎身的纹路,声音里带著一种超越年龄的沧桑:
“朕不想让福儿和禄儿,重蹈当年的覆辙。
更不想让你们,像当年的母后那样,夜夜为儿子们的性命担忧。”
苏氏和程鶯鶯屏住呼吸,听著他接下来的话。
“朕决定了。”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著她们,
“废除『立长不立贤的旧制。
朕会写一份传位詔书,上面只有继承人的名字,没有长幼之分,只看谁更適合这江山。”
他顿了顿,说出了更让她们震惊的话:
“这份詔书,朕会亲手封在锦盒里,藏在太极殿的龙椅之下。
只有等朕百年之后,由三位顾命大臣共同开启,届时无论上面写的是谁,都是大唐的新君。”
苏氏和程鶯鶯彻底愣住了,张著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她们来之前,设想过无数种可能。
陛下或许会斥责她们多事,或许会承诺护住孩子,却从未想过,他会做出如此顛覆性的决定。
废除旧制,提前立詔,藏於龙椅之下。
这意味著,在李承乾在世时,储位始终悬而未决,李福和李禄不必为了爭夺一个虚名而斗得你死我活,只需各自做好分內之事,用实绩证明自己的“贤”。
“陛下。。。。。。”
苏氏的声音带著颤抖,既有难以置信的惊喜,又有一丝隱隱的不安,
“这样。。。。。。真的可行吗?大臣们会不会。。。。。。”
“大臣们?”
李承乾轻笑一声,
“他们在乎的是江山稳固,不是长幼有序。
只要新君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大唐长治久安,他们自然会拥戴。”
他看向程鶯鶯,语气带著一丝温和:
“禄儿性子急,但忠勇可嘉,將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將,守护大唐的边疆。”
又转向苏氏:
“福儿沉稳,精通政务,若能常怀仁心,也能成为体恤百姓的明君。”
“至於李治。。。。。。”
李承乾的声音冷了些,
“他若真有治国之才,自会在这期间证明自己。
若他依旧只懂阴谋诡计,那传位詔书上,也绝不会是他的名字。”
殿內一片寂静,只有香灰偶尔从铜炉里飘落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