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 4050(第19页)

4050(第19页)

“《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九殿下乃璞玉,更需精心雕琢。”

“还请陛下以皇子学业为重……”

一时间,要求将赵庚旭“召回”宫中读书的声浪此起彼伏。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赵衍面色平静,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岂会不知这些人的心思?

无非是觉得小九在外面折腾得太厉害,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想把他关回宫里,束缚住手脚罢了。

事实上,皇帝自己也觉得小九最近风头太劲,是该收敛些,回宫静静心、读读书了。他原本就有此意,此刻世家们提出来,正好顺水推舟。

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的崔相,听着身后同僚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谏”,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他心中暗骂:欧阳伦这帮蠢材!只看到九皇子在外面是祸害,怎么不想想把他弄回宫来,这“祸害”的首要目标是谁?真是死贫道不如死道友!

崔相只觉得那日被赵庚旭当众追问“民贵?还是君贵?”的恐惧感又回来了。

他赶紧深吸一口气,出列奏道:“陛下,老臣以为,欧阳尚书等所言,拳拳爱护殿下之心,天地可鉴。”

“然,九殿下天纵奇才,思维……呃,活跃,非寻常经义所能拘束。老臣年迈,学识有限,恐难当单独教导殿下之重任。”

“或可……或可由朝中诸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大臣,轮流为殿下讲学,集思广益,或能更契合殿下之需。”

崔相这番话说得委婉,核心思想就一个:这烫手山芋我一个人接不住,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想让我一个人承受九皇子的“奇思妙想”?门都没有!

皇帝闻言,眼底闪过笑意,他自然明白崔相的打滑头,但这提议倒也合他心意。

于是他顺势点头:“崔相爱卿所言,老成谋国。准奏。便由……”

“父皇!儿臣不依!”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只见赵庚旭猛地抬起头,刚才那点腼腆恭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嘴巴撅得能挂油瓶。

“儿臣在天工院做的是利国利民的正事!琉璃镜让宫内视物清晰,新农具能让百姓耕种省力,研究水车是为了灌溉农田!这难道不比死读那些‘之乎者也’更有用吗?”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跺了跺脚,毫无皇子仪态。

“那些书什么时候都能读,可那些匠人的灵感、那些亟待解决的难题,错过了就没了!父皇!您不能听他们瞎说,把儿臣关起来啊!”

他这毫无征兆的当众耍赖,让整个金銮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皇帝赵衍先是一愣,随即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是了,这才是他熟悉的儿子。

最近小九表现得太正常、太靠谱,差点让他忘了,这小子本质上还是个混世魔王。

他板起脸,呵斥道:“放肆!金銮殿上,岂容你胡闹!学业是根本,岂能荒废?”

“儿臣没有荒废!太傅教的儿臣都懂!不信您考我!”赵庚旭梗着脖子,一副“打死我也不回去”的架势。

这时,一个刚才附议欧阳伦最积极的御史,看不下去,出列厉声道:“九殿下!君臣父子,纲常伦理!陛下乃君父,其意既决,为人臣子者岂能……”

“王御史!”赵庚旭猛地转头看向他,眼睛瞪得溜圆。

“您别光说我啊!您上个月是不是把你老家侄儿强占的良田,偷偷过户到了你小妾弟弟的名下,以为没人知道吗?那苦主还在京兆尹门口跪着呢!”

“你……你……”

那王御史如同被掐住脖子的公鸡,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这隐秘勾当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竟被九皇子当朝揭穿,顿时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大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所有原本还想跟着劝谏的大臣,都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紧紧闭上了嘴,生怕下一个被当众扒掉底裤的就是自己。

他们看向赵庚旭的眼神,充满了惊惧——这位小祖宗,不仅胡搅蛮缠,消息还灵通得可怕!他整天待在天工院,到底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他们自然不知道,天工院现在有钱开了善堂,汇聚三教九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加上赵庚旭有意地收集,自然掌握了不少人的把柄。

一时间,再无人敢出声要求赵庚旭回宫读书。

场面陷入了尴尬的寂静。

一直沉默旁观的太子赵庚明,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缓步出列,温声道:“父皇,九弟年幼,精力充沛,于实务一道确有天赋,强行禁锢于书房,恐适得其反。然,学业亦不可全然荒废。”

“儿臣有一折中之策:可否允九弟每旬之中,五日于天工院钻研实务,五日回尚书房,由诸位大人轮流讲学,温习经典?如此,既不耽误其实务,亦能兼顾学业,或可两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