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小芸接通电源,按下启动键时,灯光竟随着屋内的呼吸节奏缓缓明灭,仿佛有了生命。
更惊人的是,当小禾在一旁轻声念出“我在”
两个字时,盒子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叮”
,如同铜铃初响。
“它……听懂了。”
小禾睁大眼睛。
小芸抚摸着机器外壳,声音微颤:“爸,你看到了吗?我们让它学会了心疼。”
就在这时,盒子内部传出一段微弱信号??不是预设程序,而是来自外部的主动连接。
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接收到同步请求:7个节点在线,等待确认。
**
林远盯着那行字,心跳加快。
七个节点。
七处铃声。
七种心跳。
这不是巧合。
这是网络正在形成。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按下了“接受”
按钮。
刹那间,全国二十三所试点校的“共鸣盒”
同时激活。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礼堂里,学生们正进行晨读,突然所有电子钟停摆七秒;
南方某科技园区的会议室中,投影仪自动切换画面,显示一行字:“会议延长五分钟,为了说真话”
;
北方养老院的慢直播镜头里,夕阳下的老人忽然齐声哼起一支老歌,节奏散乱却温暖动人……
而在国防科工局地下机房,值班军官猛然发现,主控屏上的标准时间流出现了轻微扰动??连续七次,UTC+8时区的时间轴出现0。3秒的弹性延展,随即恢复正常。
“怎么回事?”
“查不到源头。”
“是不是系统故障?”
“不……更像是……某种集体行为。”
指挥官沉默良久,最终挥手:“记录为‘环境干扰’,不必上报。”
他知道,有些事,一旦开始,就再也压不住了。
一周后,教育部派来调研组。
名义上是考察“生命教育创新实践”
进展,实则带着审视意味。
带队的是位四十出头的女官员,戴金丝眼镜,说话条理分明,随身携带平板电脑,每到一处都要拍照录入数据。
她走进声音屋时,眉头微皱:“这就是你们的教学场所?没有课桌,没有教材,只有这些……录音设备?”
林远不动声色:“我们教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