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儿科病房推行“情感缓冲查房制”
,医生必须先坐下五分钟再问诊;
就连某些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也开始加入“沉默评分项”
??考察考生能否在无提示状态下保持稳定情绪节奏。
舆论依旧两极分化。
有人称这是“文明的觉醒”
,有人骂这是“效率的堕落”
。
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中的跟随。
因为他们发现,原来慢下来之后,世界并没有崩塌。
反而听见了许多曾被忽略的声音??爱人的叹息,孩子的梦话,父母欲言又止的关心。
林远依旧每天写日记。
最新一页写着:
>**第八千零一夜。
**
>
>有人说我们在对抗时代。
>可我们只是想找回一种权利:
>不必完美同步的权利。
>
>今天,小禾问我:“老师,如果我们建一座真正的钟楼,该挂什么样的钟?”
>
>我说:“不用准的,只要它愿意为迟到的人多响一次。”
>
>她笑了,说那她要去找最好的铜匠。
>
>我知道,她不是在造钟。
>她是在许愿。
>
>而愿望,本身就是一种授时。
那天傍晚,一封信寄到了学校。
没有寄件人,只有邮戳显示来自西北某无人区。
信纸上只画了一幅简笔画:一座孤零零的塔,顶端挂着一口歪斜的钟,下面站着一个小人,正仰头聆听。
画角写着一行小字:
>**第七站,已接通。
等你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