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理性分析”
口吻质疑所谓“92。6%丰度”
的数据真实性,声称当时国内离心机技术水平根本无法支撑此类成果,暗示整个事件可能是“为了政治宣传而虚构的集体记忆”
。
更可怕的是,这篇文章迅速被数十个自媒体账号转发,评论区充斥着诸如“早就觉得有问题”
“果然又是民族主义洗脑”
等言论。
我一眼认出这种手法??精准制造怀疑,不直接否定事实,而是动摇人们对事实的信任。
这是“夜莺”
残余势力的最后一搏。
“他们怕了。”
我对朱韵说,“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年轻一代真正了解过去,他们的叙事帝国就会崩塌。”
我们立刻组织科学界权威联合发声。
中科院院士李文渊发表公开信,逐条驳斥谣言,并公布当年参与设备调试的技术人员名单及其现居地址,欢迎实地采访核实。
北大物理系教授周启明则还原了离心分离装置的核心设计原理,指出:“即便以今天标准看,那套系统也极具创新性。
它不是模仿,而是突破。”
与此同时,我们放出一张从未公开的照片:1977年5月,林知远与十一名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外合影。
照片边缘已有火烧痕迹,显然是从销毁文件中抢救出来的。
画面中,所有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张照片成了风暴中心。
社交媒体上掀起“寻找父亲身影”
热潮。
有网友发现自己的祖父竟站在后排角落,激动地写下家族回忆;有历史爱好者比对建筑背景,确认拍摄地点为西安某绝密基地旧址;更有年轻人自发制作短视频,配上旁白:“他们没有热搜,却改变了中国命运。”
舆论风向悄然逆转。
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专题报道:《谁偷走了我们的英雄?》。
文章回顾林知远案被歪曲的过程,揭露吴世勋、沈鸿烈等人如何通过控制媒体、操纵学术评价体系,一步步将功臣污名化,进而为自身攫取资源铺路。
文中引用一位匿名老干部的话:“有些人不怕法律审判,只怕历史审判。
因为他们知道,时间会剥去所有伪装。”
中央顺势推出“清源行动”
:全面审查近三十年重大科技项目评奖记录,重新认定一批被遗漏、被压制的科研人员贡献。
首批名单中,林知远被追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荣誉勋章”
,赵承志、孙婉清等人获颁“特殊功勋纪念章”
。
颁奖仪式低调举行,家属代表出席。
当主持人念到林知远的名字时,全场起立默哀三分钟。
随后,一段由AI修复技术还原的影像首次公开:1977年某次会议上,林知远站在讲台前,神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