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求真。
哪怕全世界都说不可能,只要数据证明它可以,我们就该相信它。
同样,一个人是否忠诚,不该由流言决定,而应由事实回答。”
掌声经久不息。
而就在这片光明之中,阴影仍未彻底退去。
某夜,我接到国安局紧急联络:在清理吴家海外资产时,发现一台加密服务器,内藏数百份未公开文档。
其中一份名为《继承者评估报告(2023年度)》,列出了十二名被认为“具备接班潜力”
的年轻官员与学者,每人附有详细心理画像、社会关系网及可控程度评分。
令人心惊的是,名单中有三人已在本次“清源行动”
中担任评审委员,负责审核历史真相还原工作。
这说明什么?
说明敌人并未消失,只是换了面孔。
他们不再张扬跋扈,而是学会了伪装成改革者、启蒙者、理性代言人;他们不再反对进步,反而积极推动“开放”
“透明”
“与国际接轨”
??条件是,必须按照他们的定义来理解这些词。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我连夜将情报上报,并建议成立跨部门监督小组,防止新一轮渗透。
同时提议建立“历史安全数据库”
,对涉及国家重大事件的研究人员实行背景动态核查。
批示很快下来:同意。
与此同时,我做了一个决定??辞去专案组负责人职务。
不是放弃,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前行。
我在辞职信中写道:“‘天光?燎原’专案已完成阶段性使命,但守护真相的道路永无终点。
我愿以普通公民身份,投身科普写作与历史教育,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从何处来,为何不能遗忘。”
几天后,我出现在一所普通中学的礼堂里。
台下坐着三百多名高中生,有人抱着课本,有人偷偷刷手机。
当我走上讲台,举起那枚刻着“为国隐姓”
的金属徽章时,全场渐渐安静下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林知远吗?”
没有人举手。
我笑了笑,开始讲述那个雪夜里的实验室,那串被删除的数据,那些不敢署名的举报信,以及一群普通人如何在黑暗中坚持点亮微光的故事。
讲到最后,我说:“你们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但我想告诉你们,每一个选择‘记得’的人,都是未来的守护者。
你们不必成为英雄,只需做到一件事??当听到有人侮辱你们的前辈时,敢于站起来说一句:‘不对,事情不是那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