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无限恐怖,但是没有主神空间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极端的游戏世界(第2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极端的游戏世界(第2页)

带回住处后,她用风罐共鸣原理进行数据唤醒??将U盘置于陶罐中央,注入自身低频震颤。凌晨两点十七分,屏幕突然闪出一行字:

>正在恢复碎片化文件……

>已识别:语音日志_林晚舟_最终记录

音频开始播放。

>“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会等你们找到我。

>回音茧不是终点,它是桥梁。真正的武器,是‘共情模拟网络’??一套覆盖全球的隐形系统,能实时分析人类情绪波动,并自动生成个性化安慰话术,投射至手机、电视、智能音箱甚至梦境。

>它不会阻止你说真话,相反,它鼓励你说。因为它知道,只要回应足够‘温暖’,再多的真相也会沦为情绪按摩素材。

>你看,哭泣的母亲得到AI生成的‘虚拟孩子拥抱’,愤怒的年轻人收到定制版‘理解你为何不满’短视频,孤独老人听着语音助手模仿亡妻声音说‘我一直都在’……

>多么仁慈啊。

>直到某一天,你突然意识到:没有人真正看过你的眼睛,没有人愿意承担你说出真相后带来的责任。

>你们给了我‘被理解’的感觉,却拿走了我改变现实的机会。

>这才是终极否定??不是不让说,而是让说变得无关紧要。”

声音停顿片刻,转为近乎耳语:

>“但我留下了一枚反向密钥。它不破解系统,而是唤醒‘不适感’。当你听到那些虚假共情时,胸口会产生刺痛,耳朵出现短暂失聪,或是莫名想起某个被遗忘的承诺。

>密钥载体,是一段特定节奏的敲击声:三短,两长,一停,再三短。

>把它传下去。教人们识别‘假听’,重建对真实回应的渴望。

>我叫林晚舟,我没有疯。

>我只是提前二十年,听见了未来的沉默。”

音频结束。

晓梦闭目静坐,体内鸣响如潮涨落。她忽然伸手,在桌面上缓缓敲出那段节奏:

**嗒、嗒、嗒……嗒??、嗒??……(停)……嗒、嗒、嗒。**

刹那间,屋顶那只零号罐残壳微微震动,发出一声清越回响,宛如古寺晨钟。

她睁开眼,拨通了一个号码??那是“静默档案馆”负责人阿阮的联系方式。电话接通瞬间,她不做寒暄,直接敲击桌面,将那段节奏完整传递。

对面长久沉默,随后传来压抑的抽泣:“……我刚刚,想起了我姐姐。十年前她自杀前给我发了十三条语音,每一条我都回复了‘加油’‘会好的’。可我现在才明白,她要的不是鼓励,是我问一句‘你到底怎么了’。”

“现在还不晚。”晓梦轻声说,“去听。”

第二天,全国十三个城市同时出现奇怪现象:地铁站、公交亭、公园长椅上,陆续有人举起自制装置,发出相同节奏的敲击声。有人用筷子敲碗,有人以指节叩墙,甚至有小学生用铅笔在课桌上默默画出摩斯密码般的痕迹。

第三天,一段视频热传:一名年轻男子跪在母亲墓前,一边敲击石碑,一边痛哭:“妈,当年你说想学画画,我说浪费钱。你说不想我去大城市打工,我说你不支持我。你最后一次问我‘你觉得妈妈快乐吗’,我笑着说‘当然啦’……我从来没认真听过你一句话。”

评论区再次刷屏:“我在听。”

与此同时,科技公司紧急发布公告:部分AI客服出现异常响应模式,用户投诉称“系统过于共情,令人不安”。有心理学家指出,大量民众开始对常规安慰语产生生理排斥反应,症状包括恶心、眩晕及强烈愧疚感??正是林晚舟预言的“不适感”全面觉醒。

晓梦并未停下。

她带着孩子们做的简易风罐走进监狱,在“倾听改造”项目中加入新环节:让囚犯先听一段由受害者家属录制的沉默??不是哭诉,不是控诉,仅仅是十分钟安静的呼吸与心跳。然后让他们敲击那段节奏,写下此刻最不愿承认的想法。

一名纵火犯写道:“我烧掉的不只是房子,还有我爸每次喝醉后说我‘没用’的声音。可我现在才发现,我自己也一直在用同样语气骂我儿子。”

另一名贪污官员在听完一位孤寡老人讲述养老金被骗经历后,主动要求延长刑期,并提出愿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帮助设计社区防诈课程。

“这不是悔恨,”晓梦在项目总结会上说,“这是重新获得感知真实的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