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210章 这聊天群变了味道和本蛤蟆没有半毛钱关系(第1页)

第210章 这聊天群变了味道和本蛤蟆没有半毛钱关系(第1页)

二妖的神识,一直钉在这二人身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看着蛛妖将二人捆成粽子,然后几个妖怪抬举着,往自己所在的位置缓缓赶来,蛇蝎心中微微一定。

“砰!”

石门打开,昏睡的葫芦爷和大娃,与。。。

山风拂过双钟,余音未散。那抹淡金色的雾气融入钟体后,启明与初声二钟仿佛有了呼吸,脉动般微微震颤。夜露凝于碑面,映出点点星芒,宛如万千亡魂睁开了眼。

阿篱站在峰顶,指尖轻触钟壁,感受到一股温润的力量自内而外渗出??不是法力,也不是神谕,而是一种近乎生命般的共鸣。她忽然明白,金蟾子并非死去,而是将自己化作了这声音的载体,成了千万人言语交汇处那一缕不灭的灵识。

“它还在听。”她低语。

裴昭立在她身后,披风被晨雾浸得微沉。“所以我们的责任也未曾结束。”他说,“《言权法》颁行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看这制度能否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话音刚落,远处山道上传来急促马蹄声。一名赎音使浑身泥泞,连滚带爬地冲上山来,手中紧攥一封火漆密信:“北境急报!审言司残党勾结边军副将,以‘煽动民变’罪名拘捕三十七位誊录百姓,焚毁《民声录》抄本百余册!更可恨者,他们竟伪造文书,称浪浪山私藏兵器、图谋造反,已向枢密院请调五千禁军南下清剿!”

空气骤然绷紧。

柳芸怒极反笑:“好一个倒打一耙!前脚批了《言权法》,后脚就用旧手段杀人放火?他们根本没打算让真话活下去!”

觉微拄杖而起,眉心星光剧烈闪烁:“这不是地方官作乱,而是体制深处的毒瘤在反扑。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几本书、几张纸,而是民众一旦觉醒,便再无法用谎言驯化。”

阿篱沉默良久,缓缓摘下权杖,置于石台之上。

“我要去京城。”她说。

众人一惊。

“你现在进京,无异于自投罗网!”柳芸上前一步,“御史台早视你为眼中钉,若落入他们之手……”

“正因如此,我才必须去。”阿篱抬眸,目光如刃,“《言权法》若不能保护第一个发声的人,那就只是写在绢帛上的空话。我要让他们知道,守语人不怕牢狱,不怕斩首,更不怕被抹去名字。我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一句:谁给了你们烧书的权力?谁允许你们再次封住百姓的嘴?”

裴昭凝视她片刻,忽而解下腰间佩剑,递上前:“带上它。不必用来杀戮,但要让他们看清??我们也有还手之力。”

阿篱摇头,只取了一枚野莓干放入袖中。“我不带武器。我要以平民之身,走完这段路。若连这条路都走不通,那所谓‘言权’,不过是另一场骗局。”

三日后,阿篱独自启程。

她换下素白衣袍,穿上粗布麻衣,背一只竹篓,扮作采药女沿官道北行。沿途所见,令她心口如压巨石:昔日张贴《民声录》的村口公告栏已被砸毁,代之以官府告示,写着“妄传谣言者,流三千里”;茶馆说书人不敢再提金蟾事迹,只敢含糊唱些“风调雨顺谢皇恩”;更有孩童嬉戏时模仿诵读誓约,立刻被家长捂住嘴拖回家中责罚。

人心尚热,但寒意已悄然蔓延。

行至第七日,她在一座破庙避雨,遇见一位盲眼老妪。老人坐在角落,怀里抱着一块残碑碎片,上面依稀可见“永昌三年”四字。

“你是来找阿禾的吧?”老妪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我知道你要去京城。我也曾想去,可走到半路就被抓回来了。他们剜了我的眼,说我‘传播逆史’。”

阿篱心头一震:“您……见过他?”

“何止见过。”老妪苦笑,“他是我孙子。十年前被征去修渠,冻死在雪里。官府说他逃役,家人还得交罚款。直到你们送来《未刊史》,我才晓得真相。阿禾活下来了,带着证词回来,却被当成疯子关进地牢。后来不知怎么逃了,就成了你们的赎音使。”

她颤抖的手抚过碑片:“现在他又被抓了,在幽州大狱。他们不审他,也不杀他,就让他每天听着别人认罪的哭声,逼他自己低头。”

阿篱跪坐于地,轻轻握住老人的手:“我会救他出来。”

“别光救他。”老人喃喃,“去问问那些高坐堂上的大人:你们吃着百姓种的粮,穿着百姓织的衣,凭什么觉得他们的命不值一提?凭什么觉得他们的哭声吵了你们的清梦?”

雨停时,天边泛白。阿篱继续前行,脚步比以往更稳。

一个月后,她抵达京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