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226章爪为风蛇为势腿为海中13(第3页)

第226章爪为风蛇为势腿为海中13(第3页)

最后一页,血迹斑斑,字迹歪斜:

>“救……我们……不想死……”

“他们是想留下痕迹的。”禾苗泣不成声,“哪怕只是一句话,哪怕没人看到……他们还是写了。”

林朔默默取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所有能找到的信息:年龄、性别、可能姓名、遇难细节。小归则用朱砂在桃树四周画下结界符,防止怨气扩散。

当晚,他们点燃篝火,开始诵名。

一个接一个,那些未曾登记、无人认领的孩子,被一一唤出。

随着名字响起,桃树花瓣纷纷扬扬落下,在空中化作点点蓝光,凝聚成孩童身影,围坐火堆旁,静静听着自己的名字被念出。

有个小女孩怯生生举手:“我能唱首歌吗?”

没人阻止她。

她清了清嗓子,唱起一首极其简单的儿歌:

>“小星星,亮晶晶,

>挂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许多小眼睛,

>眨呀眨呀看大地。”

歌声稚嫩,却让三人泪流满面。

唱完后,她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唱完这首歌。以前每次唱到一半,火就来了。”

说完,她与其他孩子手拉着手,走向桃树深处,身影渐渐透明,最终融入花海。

次日清晨,当地村民发现桃树周围多了三百块小型石碑,整齐排列,每块上都刻着一个名字。而那本作业本,则静静放在废墟最高处,被玻璃罩保护起来,旁边立着一块新碑:

>**此处曾有孩子生活,请勿遗忘。**

消息传开,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类似事件。

北方某矿区小学,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失踪儿童档案”,竟挖出百年前矿难中被掩埋的童工名单;南方渔村老人自发重建“无主坟”,按习俗为每个夭折婴孩立“魂桩”;就连海外华人社区也开始举办“寻名祭”,通过家谱追溯那些在动荡年代失散的亲人。

而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支稻草笛在风中轻响。

某夜,禾苗独自坐在客栈房顶,仰望星空。

玉笛横于膝上,乳牙安静躺着。她忽然感到一阵强烈悸动,仿佛心脏被人握住。

幻象降临。

她看见赵奶奶站在一片无垠蓝莲海上,手持陶瓮,正将一颗颗乳牙投入水中。每投一颗,便有一朵蓝莲盛开,一名孩童从中走出,笑着跑向远方。

“阿奶……”禾苗哽咽。

赵奶奶回头,微笑:“你做得很好。但记住,守井之人不怕鬼,只怕忘。只要还有人记得,我们就永远没输。”

幻象消散。

禾苗低头,发现玉笛底部悄然多了一行小字:

>**执笛者不必完美,只需真诚。**

她轻轻将笛凑至唇边,吹响一段从未听过的旋律。

那不是《唤归》,也不是任何已知曲调。

那是她心中自然流淌的声音??属于她自己,也属于所有等待被听见的灵魂。

笛声飘向远方,穿越山河,落入无数梦中。

那些攥着稻草的孩子们,在睡梦中笑了。

他们知道,轮到他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