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舟神色骤变。“通知特种防护队封锁区域,同时启动B级净化协议。另外,联系公安部调取近五年跨境人口流动档案,重点排查婴幼儿领养记录。”
技术员点头离去。小满攥紧手中的心镜残片,抬头问:“他们会再来找我?”
“一定会。”他说,“但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你,已经不是需要躲藏的目标,而是反击的起点。”
当天下午,全国“名字回家”行动总部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通过远程连线,来自心理医学、神经科学、历史考据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云端。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最新监测数据:全球范围内,仍有超过两千例未解码的伪记忆残留案例,集中分布在战乱地区和移民群体中。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儿童开始表现出“记忆混淆症”??他们能清晰描述从未经历过的场景,甚至准确说出陌生人的名字。
“这不是简单的信息污染。”一位老教授推了推眼镜,“这是一种新型记忆寄生现象。有人正在利用高敏人群的情感空缺,悄悄植入‘替代人生’。”
会议室陷入沉默。
小满坐在角落,默默翻开《忆录手札》,手指停在其中一个标记上??云南临沧,原第十三康复中心旧址。旁边写着一行小字:**“种子若不死,春必归来。”**
她忽然站起来:“我想去一趟临沧。”
众人惊讶回头。
“那里曾是影忆计划最早的试验点之一,也是我母亲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地方。如果他们想重建双念系统,一定会回到源头。而且……”她顿了顿,“我的心镜刚才震动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陆沉舟盯着她看了许久,最终点头:“我可以派一支护卫队随行,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一旦发现危险迹象,立即撤离。”
“我答应你。”她微笑,“但我不会逃。”
三天后,车队驶入滇西南群山。沿途村落稀疏,梯田层层叠叠如大地的皱纹。废弃的康复中心藏在一片竹林深处,红砖墙体爬满藤蔓,铁门锈迹斑斑。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腐叶的气息,偶尔传来乌鸦的嘶鸣。
小满独自走进主楼大厅。地板吱呀作响,墙上还留着褪色的宣传画:“健康身心,幸福人生”。她一步步踏上楼梯,来到三楼最尽头的房间。门牌编号:307。
推开门的瞬间,她怔住了。
屋内陈设竟完好如初??一张木床、一台老式录音机、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儿童心理学导论》《记忆形成机制研究》等书籍。而在床头柜上,静静放着一只布偶熊,右耳缝着一块银蝶补丁。
她的呼吸几乎停滞。
那是她五岁时最喜欢的玩具。她说过只有妈妈才知道这个细节??因为那只熊是念星亲手缝制的,银蝶图案源自家族祖传纹样。
“你来了。”一道沙哑的女声从背后传来。
小满猛地转身。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身穿洗得发白的护士服,手里拄着拐杖。她的眼睛浑浊却锐利,直勾勾盯着小满的脸。
“你是谁?”小满警惕地后退一步。
“我是苏婉清,”老人缓缓走近,“你母亲的学生,也是最后一个见过她的人。”
她颤巍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未来的我”。
“那天晚上,她说如果有一天你回来,就把这封信交给你。她还说……你会带着心灯归来。”
小满接过信,指尖触到纸张的刹那,整栋建筑突然剧烈震动。天花板簌簌掉落灰尘,录音机自动开启,传出一段扭曲的语音:
>“实验体X-7成功激活……启动人格覆盖程序……注入新身份模板……林小满,你从未存在过……你是李招娣,生于1971年,父母早亡,由姑妈抚养……重复指令:你不是她女儿……你不该活着……”
“是残余信号!”苏奶奶一把扑向电源开关,“他们在远程激活备用控制系统!”
小满紧紧抱住信封,脑海中警铃大作。那些话语如同毒蛇钻入耳朵,试图啃噬她的认知根基。她闭上眼,强迫自己回想??
母亲熬绿豆汤的香气,夏日蝉鸣,井边纸蝶升起的模样,陆沉舟写下的文字,孩子们喊她“念星老师女儿”的声音……
“我是林小满!”她大声喊出,“我是念星的女儿!我存在的每一秒,都是真实的!”
话音落下,心镜残片猛然发光,一道金色脉冲自她体内扩散,瞬间击溃了录音中的干扰频率。机器戛然而止,屋内重归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