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资本大小姐,掏空祖宅嫁军少宠疯了 > 第374章(第1页)

第374章(第1页)

时樱用尽此生最快的速度将枪捡了起来。

随后,她伸手,啪的给了他一巴掌。

姚津年像是被打懵了,直愣愣的看着他。

时樱咬着牙,伸手去抠他的眼睛。

对于这种人,她肯定是打不过的,那只有用损招了,又是抠眼睛,又是撩阴掌,最后,用被子蒙住他,将他捆了个严严实实。

这时候,他像是恢复了几分神志,全程没有太过的抵抗。

时樱骑在他身上气不过,狠狠扇了他几巴掌。

妈的,要不是看在姚津年给他喂解药的份上,时樱早手起刀落把他。。。。。。

暴雨停歇后的第三日,晨雾尚未散尽,樱园的石板路上浮着一层薄水光。小满站在井边,手中握着那本《我的秘密日记》的复刻本??原件已被送往国家记忆档案馆永久保存。她轻轻翻开第一页,稚嫩笔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如果我把她的记忆还回去,我会不会也消失了?”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刺进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身后传来脚步声,林望春端着一杯热茶走来,发梢微湿,像是刚从雨中归来。“昨晚又梦见她了?”她问,声音温和得如同老屋檐下滴落的水珠。

小满点头,没有抬头。“母亲站在樱花树下,身后站着很多人……她说,门已经打开,但钥匙还在我们手里。”

林望春将茶递给她,目光落在井口边缘那圈青苔上。“你知道吗?昨天有个老太太从甘肃打来电话,说她丈夫临终前一直念叨一个名字??‘阿?’。她查了共忆学院的公开档案,发现这个名字出现在1971年的一份记忆移植记录里,接收者是个五岁男孩,后来被调往北方基地,再无音讯。”

小满缓缓合上日记本。“她想做什么?”

“她想知道,那个叫阿?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存在过。”林望春轻声道,“她说,哪怕只是一段虚构的记忆,只要有人记得,就该有个名字。”

小满低头啜了一口茶,苦涩回甘。她忽然想起杨素芬说过的话:“我每天都要学她的语气说话,模仿她的笔迹写作业……可我舍不得把她忘了。”

记忆不是数据,不是可以随意删除或覆盖的文件。它是活的,会生长,会疼痛,会在某个深夜突然醒来,叩击你的胸膛。

“启动‘归名计划’吧。”她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坚定如铁,“所有未确认身份的记忆载体原主,无论生死,无论线索多渺茫,全部重新建档。我们要让每一个被抹去的名字,重新回到人间。”

林望春凝视她片刻,轻轻点头。

当天下午,共忆学院发布第二轮特别公告:**“归名行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1968至1980年间“心灵延续工程”中失联记忆原主信息。每一份线索,都将被郑重对待;每一个名字,都将被重新书写。”**

响应比预想更汹涌。短短七十二小时内,系统收到超过十万条线索,涵盖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华侨寄来父亲遗物中的微型胶卷,记录了一位名叫“小舟”的男孩临终前背诵的童谣;有台湾老兵颤抖着拨通热线,说自己从小就能听见另一个孩子的哭声,直到四十岁那年突然消失,从此梦里总有一个穿蓝布衫的女孩对他挥手;更有俄罗斯学者发来一份冷战时期中苏合作项目的绝密档案副本,提及“双念基因”技术曾被用于特殊情报人员的情感伪装训练。

苏晓冉连夜组织团队进行交叉验证。当她在数据库中输入“阿?”二字时,系统弹出一条尘封已久的记录:**E-12号记忆载体,原主:沈?,女,生于1966年,上海人,三岁确诊先天性心脏病,五岁病逝。记忆编码完成于1971年3月17日,接收者:陈立新,时年五岁,后随军迁往内蒙古某基地,1985年因精神崩溃退役,现居兰州。**

“找到了。”苏晓冉低声说,指尖微微发颤。

小满立刻联系兰州当地志愿者,安排探访。两天后,视频接通。

屏幕那头是一位瘦削老人,蜷缩在旧沙发里,眼神浑浊,手指不停抽搐。他听见“沈?”这个名字时,整个人猛地一震,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

“?……?回来了?”他喃喃道,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我以为……我以为她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志愿者轻声引导:“您还记得她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