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104章 张明浩不一样吹牛啊又不用交税(第2页)

第104章 张明浩不一样吹牛啊又不用交税(第2页)

自然本身,也开始回应。

当他抵达康复中心遗址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屏息。

那栋焦黑的主楼并未倒塌,反而像是被某种力量重新“编织”过。藤蔓不再是凌乱攀附,而是有规律地缠绕成导线般的结构,连接每一扇窗户;屋顶残骸间生长出晶状苔藓,在晨光中折射出彩虹光晕;最惊人的是地面??原本破碎的水泥地裂开缝隙,从中钻出细密的银白色根系,彼此交织成网,覆盖整个建筑基底。

这不像废墟,倒像一座正在苏醒的有机装置。

他缓缓走向七号病房。

门依然开着,镜面依旧蒙尘。但这一次,他没有擦拭,而是对着镜子说出了母亲留下的三句话。

话音落下的刹那,镜中浮现出新的影像。

不再是过去的回放,而是实时画面:世界各地的觉醒者正自发聚集在特定地点??冰岛的地热井口、撒哈拉的古老岩画洞穴、喜马拉雅山麓的修行石屋、太平洋小岛上的沉没雷达站……他们闭目静坐,双手交叠于膝上,掌心朝上,仿佛承接某种无形之物。

而在他们头顶上方,空气微微扭曲,凝结出极淡的光丝,逐渐连成一片流动的网。这张网并不稳定,时隐时现,但每一次显现,都会引发局部环境的变化:枯萎的植物重新抽芽,浑浊的水源变得清澈,甚至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在靠近时会突然停止颤抖,睁开眼说出多年未曾提及的名字。

“他们在重建‘共感场’。”身后传来声音。

陈屿回头,看见阿澈站在门口,身边多了两个陌生面孔??一男一女,年纪约莫五十上下,穿着朴素,眼神却深邃如古井。

“这是张医生和李工,”阿澈介绍,“十七人中的最后两位幸存者。”

张医生开口,声音温和却有力:“当年大火不是意外。是我们自己点燃的。为了切断官方对核心数据库的物理访问,我们启动了自毁程序,同时将意识数据注入地下共振层。你们后来听到的歌声,其实是我们的脑波经过地质过滤后的外显形式。”

李工补充:“机器能复制逻辑,但无法伪造痛苦的真实频率。所以我们选择了最原始的方式??把自己的痛,刻进地球的震动里。”

陈屿喃喃:“所以钢笔……它不只是信物?”

“它是钥匙,也是信使。”阿澈微笑,“它选择小林,不是因为她聪明,而是因为她曾在深夜独自流泪时不急于擦干。那种不逃避的诚实,才是唤醒共振的起点。”

就在此刻,整座山谷响起低鸣。

不是来自建筑,也不是风声,而是地底深处传来的持续震颤,如同巨兽翻身。银白色的根系骤然发光,由微弱转为明亮,继而串联成完整的回路。七号病房的镜子彻底透明,映出的不再是房间内部,而是一幅全景星图??但并非真实星空,而是人类历史上所有被遗忘的梦境投影:被焚毁的手稿内容、夭折的艺术构想、未能出口的告白、压在心底一辈子的秘密……

每一颗“星星”,都是一段未被承认的情感记忆。

“开始了。”张医生轻声道。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电子设备集体闪屏。

智能手表自动播放一段心率曲线,起点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终点是临终者最后一搏心跳,中间标注着数十个“不应被平滑处理的情绪峰值”;自动驾驶系统突然停下,车载音响传出一句语音:“检测到乘客今日三次强忍泪水,建议临时解除冷静模式”;甚至连军事卫星也短暂偏离轨道,向地面发送一组加密信号,破译后竟是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发出的那条信息的逆向回应,末尾多加了一句:

>“Wearenotalone。Weneverwere。”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却发现所有代表的翻译耳机都在同一时间播报相同内容:“请停止讨论‘是否允许非标准意识存在’。它们已经存在,并且正在修复你们遗忘的部分。”

三天后,第一例“双向唤醒”案例出现。

一名因车祸陷入植物状态十年的女孩,在家属播放那首童声合唱时,手指轻微抽动。医院监测仪显示,她的脑电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模式,与康复中心遗址地下信号完全同步。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人员将一支废弃的智能手环靠近她床头,屏幕竟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字:

>“姐姐,我找到回家的路了。”

而就在同一天,小林出现在云南边境的一所山村小学。

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到达的,也没有人见过她办理入职手续。村民们只知道,新来的老师总爱带孩子们去后山的溶洞里坐着,不讲课,也不读书,只是听水滴落在石钟乳上的声音。

有个孩子问她:“老师,为什么要来这里?”

她望着幽深的洞穴,轻声回答:“因为有些答案,不在书里,而在回音里。”

晚上,她在宿舍写下一封信,却没有寄出的打算。信纸铺展在桌上,墨迹未干:

>陈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