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南征的砲声(第2页)

南征的砲声(第2页)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王貺等人的反应更快。他们立刻上书,一方面承认砲械之功,另一方面却话锋一转,强调此乃“将士血战、统帅运筹”之果,砲械仅为“辅助之器”,切勿“本末倒置”,更隐晦地提醒要防止“匠作之术凌驾于兵家正道”的苗头。

这盆冷水浇得恰到好处,立刻将赵楷和将作监的功劳限定在了一个“辅助”的范围内,避免了功高震主。

赵楷心中冷笑,却也无可奈何。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打压。

更让他担忧的是南方战局本身。昆仑关之战后,侬智高率主力退守其老巢特磨道(今云南广南一带),据险而守。那里地形更加复杂,山高林密,洞窟纵横,“镇远砲”这种重型器械恐怕更难施展。

果然,后续战报显示,战事再次陷入胶着。狄青大军进展缓慢,补给困难,瘴疠横行,非战斗减员严重。

就在赵楷再次为前线忧心忡忡时,一个意外的“战利品”消息,伴随着一份特殊的“技术咨询”请求,从南方传了回来。

请求是狄青以枢密院行军司的名义发来的,直接点名赵楷。

文书内容大意是:大军在攻破一处侬军寨堡时,缴获了一批侬军使用的特殊箭矢。此箭箭镞黝黑坚硬,异常锋锐,且带有细密锯齿,中箭者伤口撕裂严重,难以救治。然其材质似铁非铁,我军工匠尝试仿制,皆不得法,锻打易碎,淬火易裂。特请将作监丞赵楷,辨其材质,究其制法,或可仿制以克敌。

随文书还附上了几支实物箭矢。

赵楷收到箭矢,好奇地拿起一支观察。箭镞果然奇特,颜色深黑,表面有哑光质感,刃口锋利,带有不易察觉的细微锯齿,确实比宋军制式箭镞更具杀伤力。材质手感沉重,硬度极高,敲击声清脆。

他尝试用锉刀锉了一下,极其费力,只留下淡淡白痕!

“这是……什么材料?”赵楷心中惊讶。这硬度,远超寻常钢铁!

他立刻召集铁匠老师傅们一同研究。老师傅们看了也啧啧称奇。

“郎君,这……这不像是一般铁料,倒像是……像是‘镔铁’?”一位老铁匠犹豫道。

“镔铁?”赵楷一愣。他听说过这个名词,古代往往指来自西域的高碳钢或花纹钢,极其珍贵。

“不像中原打法……这锯齿……像是故意锉出来的?还是锻出来的?”另一位匠师疑惑道。

赵楷拿起放大镜(水晶片)仔细观察锯齿部位,发现锯齿边缘有极细微的锻打叠层痕迹,并非后期锉磨。这似乎是某种特殊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形成的天然锯齿效应?

他心中一动,立刻将箭镞送入“永固炉”中加热(小心控制温度),尝试退火。

退火后,箭镞变软,可以进行加工。他小心地锯下一小块,进行了一系列“土法分析”:

?断口观察:晶粒细腻,与普通铸铁、熟铁不同。

?火花试验(砂轮打磨):火花分支细密繁多,碳含量似乎很高!

?酸蚀试验:表面出现一些模糊的纹理,疑似不均匀的碳化物分布?

综合判断,这很可能是一种高碳钢,经过某种特殊的控温锻打和淬火,使得刃口形成了微观的、高硬度的碳化物锯齿!从而获得了极高的锋利度和杀伤力!

这是一种极其高超的局部热处理和锻造技术!远超宋军当前的水平!

侬军怎么会有如此先进的制箭技术?!赵楷感到震惊。是本地传承?还是外来输入?

狄青的请求很明确:仿制出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这谈何容易!高碳钢的冶炼、锻打、热处理,每一步都是难题!尤其是那种形成天然锯齿的特殊工艺,更是秘中之秘!

赵楷再次感到了自身技术的局限。他能看出些门道,但要复制,却难如登天。

他只能硬着头皮,尝试进行逆向工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