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54章 乱世初显感谢天街巡游者大大打赏(第2页)

第154章 乱世初显感谢天街巡游者大大打赏(第2页)

>南中非不安,乃安之太久,以致忘危。

>昔日共耕,非仅为食饱,实为结心志、固邦本。今民富而惰生,政通而防疏,此乃治极转乱之兆。

>魏人狡诈,必以利诱弱者,以谣乱强者,待内溃而后动大军。

>臣虽老朽,不敢辞劳。愿重返南中,重启‘义耕节’,重修‘耕贤榜’,再立‘共学制’,使农不忘战,文不失武。

>更请朝廷速派良吏,整顿户籍,严查奸商,设立‘边塾’,教化边民知国史、识忠奸。

>若允此议,则南中可百年无患;若否,不出三载,烽火必起。”

半月后,成都回音抵达。并非诏书,而是一封亲笔信,笔迹苍劲却略显颤抖:

>“孔明顿首:

>吾兄所言,字字如刀,剖开盛世之皮,直见骨髓之疾。

>朝中歌舞升平,以为天下已定,岂知隐患潜伏?

>所请诸事,悉准。

>唯望兄台念及旧情,莫再孤身远遁。

>此番归来,非为官爵,乃为苍生计。

>我亦老矣,五丈原风冷,常思故人。若得再见一面,死亦无憾。”

牛金读罢,久久不语。窗外暴雨骤歇,晨曦破云而出,照在屋前那一小片药田上,露珠晶莹,宛如星辰落地。

三日后,他牵马出谷,背上依旧只有一只药箱、几卷旧书、一把锈斧。沿途百姓闻讯相送,有人跪地磕头,有人默默奉上干粮清水。谁都知道,这个不起眼的老翁,曾用一把锄头种出了太平。

当他重返义州时,已是五月麦熟时节。田野金黄,稻浪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的香气。议事坪上,七十二部首领早已等候多时。见到那熟悉身影,全场肃然下跪,齐呼:“牛公归矣!”

牛金扶起众人,第一句话便是:“今年的共耕大典,提前举行。”

这一次,规模远胜往昔。不仅七十二部全员参与,连交州、??等地的部落也派代表前来观摩。百亩公田扩展为千亩同心田,犁铧上千,鼓乐震天。牛金再次执犁前行,身后跟着孟琰、摩沙族长、乌桓老酋,以及数百名青年学子。

典礼结束当晚,他在学堂召集各地乡老,宣布新政十条:

一、每村设“守耕队”,由退伍老兵任教头,习武护田;

二、恢复“夜读制”,每月朔望之夜,全村点灯诵书;

三、建立“粮储互助社”,丰年存粮,荒年赈济;

四、严禁买卖水利设施,违者逐出部族;

五、设立“边塾十所”,专教边境youth国法、地理、兵势;

六、重开“耕贤榜”,凡举报奸细、修渠筑坝者皆上榜褒奖;

七、推行“亲子共耕”,父母带子女同劳作,记工分入学优先;

八、严禁酗酒赌博,违者罚修堤坝三日;

九、每年“义耕节”举行演武大会,比试箭术、骑术、阵法;

十、所有孩童入学必读《牛公言行录》,铭记“犁比剑更有力量”。

政令一出,四方震动。原本蠢蠢欲动的细作见大势难破,纷纷撤离。其中一人被捕,审讯时直言:“我们奉命而来,原以为只需黄金百斤便可买通一寨,谁知这里的孩子都能背出‘宁饿不取不义之财’,连乞丐都不肯收来历不明的钱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