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汴京食记 > 3040(第7页)

3040(第7页)

洗净的竹筒子已晾干,陆萱都收到竹筐里,拎回屋去。

眼尖的食客见了,脸上的两条毛虫便扬起来:“这些竹筒是用来做什么?”

“做竹筒饭,”陆琼把腊肉切成片,很快便闻到咸香,“腊肉、江米、豆子,一块下锅煎,炒出香味了再放进竹筒里,放火里烤,又咸又香,还有竹子味,也不腻。”

粗眉听了便咽口水,眼巴巴地望着她手下的腊肉,刚吃的鸡丝面又饿了:“你这要做多久?”

“还要一个时辰,江米得泡水!”

他瞧着有些落寞:“那给我留两份,我晌午再来取。”

陆琼笑着打趣他:“另一份是给谁带的?”

粗眉难得扭捏起来,挠了挠头:“只是吃得多大,方才一碗还没管饱……”

陆琼噗呲一声,这可真是他少见的一面,笑完又从蒸笼里挑了四块糕点,抽出压在陶瓮下的油纸,叠起来包好,再捆上草绳。

“这些就拿去吃,下回定给你多加些面。”

“那不成,这些要跟竹筒饭一起算,不然我不要。”粗眉也不羞了,急起来还有些凶。

陆琼也是知道他的性子,便顺着他的话道:“好,依你的,都算上。”

粗眉本名叫孟升,本意是想他走进仕途,之后步步高升,谁想他看书头晕,听书头疼,也不爱写字。

十六岁便去做了防隅军,在火楼值守、巡查,有时还要去灭火,后来伤了腿,跑不快,才转去埠头搬运货物。

平日里大家都管他叫粗眉,再就是孟粗眉,很少叫他本名。就是他自己也更喜欢被人唤作是粗眉,总觉得孟升这个名跟他太不搭了,文绉绉的,他又不是读书人,叫这名字太奇怪。

糯米、豆子都用水养好,还包进纱布沥干,颗颗饱满,沾了水也好成型。

一陶瓮的江米,加上半罐子赤豆、腊肉,搅拌在一起放到盆中,看起来不少。暂时找不到粽叶,便用干净的纱布封口,正好能装十个竹筒,若是卖得好,日后也能多弄些竹筒子。

陆琼本想起个火炉烤,可惜炭不够,只能放上锅蒸,一次还只能蒸六个筒子,其他锅要煮汤饼,余下的竹筒饭也只能等下一轮。

柴火噼里啪啦烧着,很快便出香味,陆萱也按捺不住,搬张矮凳便守在灶边,双手撑在下巴上:“还有多久才能好?”

杨姐儿离得近,揭开锅看水烧干了,又多加了几勺,锅里沸腾的水便静下来。顺手用筷子戳戳筒子口,纱布陷进去,还能感觉到江米有些硬。

“许是还有一刻钟。”

第34章洗杨梅

蒸竹筒饭时,她们还听见隔壁三娘店里传来动静。

杨姐儿甩干手上的水渍,探出头瞧一眼:“她们才开店呢,刚开始泡茶。”

三娘汤饼店近来都是临近午时才开店,一直开到子时,除了晚上,也算是跟陆记岔开了时间。

“等晌午闭店了,我就找她去。”陆琼把灶台边堆放的柴火挪到墙角,手上都是木屑。

不然再拖两日,这铺子要给人收了去。

一刻钟很快便到,杨姐儿揭锅时,陆萱的魂儿也跟着飘远了。

她们给孟升留了两份竹筒饭,还摆出其余四份供食客挑选,锅里再添些水便又蒸剩下的几个竹筒子。

竹筒饭的香味与粽子相似,咸咸的腊肉和糯米香杂糅一起,凑近时还能闻到一股竹子的清香,像是林间的一抹清泉,回味甘甜。

食客正吃着汤饼,如今闻到这咸香也觉得寡淡,尤其是这饭还盛在竹筒子里,叫人觉得新奇。

很快便有第一个想尝竹筒饭的人,她先试着问了一份的价钱。

“一份三十文,连着竹筒都能一起带走。”陆琼笑着搭话。

竹筒子不大,只比茶盏粗,一个巴掌长,就怕里面放得都是江米,加上还要三十文,都能买上一斤多猪肉了,是以这位娘子还是有所纠结。

她还牵着一个小女童,看着不过六岁,正是鬓年,正巧扎着双垂鬓,两边各插了一支淡蓝的花簪子,睁大眼睛望着灶台边上的竹筒子。

眼巴巴的,就差晃着她娘手求着买了。

娘子见状便也咬咬牙,从腰间掏出一个钱袋,数出铜板来:“成,就来一份。”

钱一收,杨姐儿便把竹筒子呈上来。

这竹筒只能上锅蒸一次,不好再重复使用,一是竹子的清香会变淡,二是容易滋生细菌。因着是一次性的,她们便用柴刀劈成两半,好方便客人享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