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眉眼间总是被
淡淡愁绪笼罩,哪怕此时心境平和,也下意识地皱眉,心里总是有展不开的愁苦。玄正和尚见他如此,道:“施主为何心事重重?”
韶言道:“我被凡尘俗事折磨,平白无故生出许多烦恼。”
“烦恼从心而生,凡尘俗事扰人,何不斩断呢?”
斩断?哪有那么容易啊,韶言幽幽叹息一声。
“法师是在劝我出家?”韶言抬头看向玄正和尚,“入世之人能有几个不被凡尘俗事折磨,难道每一个您都劝他出家?届时怕全天下只剩比丘与比丘尼了。”
玄正和尚听这有点咄咄逼人的话,并不觉得冒犯。
“非也。”他道,“施主有佛缘。”
韶言下意识摸向左手腕上的小叶紫檀佛珠。这串佛珠来自南越,来自他的仇人。他摸着贴身之物,无话可说了。
少年揉了揉自己的头顶,摸到一头乌黑厚重的头发。他低声道:“我从没想过。”
玄正见他如此,开导道:“烦恼病,以五停心观、十波罗蜜治。五停心观对治五种烦恼:贪欲,嗔怒,愚痴,业障,妄念。施主是有哪一种烦恼?”
“我也不知道。”韶言轻声说,“我只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死。”
玄正了然:“那便是妄念了。”
“我亦知其为虚妄,可……”韶言闭上眼,“怎会不念?”
“释尊悟道之时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杂念无时无刻不在,众生不可免
俗。可妄念多了,免不得陷入魔障,需得收摄身心。”
是该如此,韶言想,不然他真的会发疯。
“如何应对?”他问。
“以数息对治妄念。”老和尚的说话速度很慢,和他面对面坐着,韶言觉得时间似乎也变慢了似的。“一呼一吸之间,杂念自被抛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妄念清除,内心空旷平静,不受外界干扰,便可摆脱世间一切苦厄了。
韶言沉默片刻,反问玄正和尚:“您做到了吗?”
玄正静默不答。
“或许。”他说,“我已有九十岁,是个老和尚了。”
玄正连自己的俗名都记不大清楚。
“光阴能带走一切。”韶言说,“如今觉得难过的事,可能过去十年,二十年,再想起来,我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他笑了,将面前冷透的茶一饮而尽。
“还得请法师送我两根红布条。一根,我系在棺上。另一根,我挂在院内的许愿树上。”
玄正听罢,竟将自己的袈裟解下。
“法师?!”
那袈裟做工精细,是上一代主持之物,到玄正身上已有三十年了。
玄正摇头道:“此为虚妄,需毁之。”
说罢,也不知道老和尚哪里来的力气,竟将袈裟一分为二。
他将他的虚妄递给韶言,接着便一言不发便转身往寺庙正殿走去。
韶言捧着袈裟,怔怔地看玄正的身影消失在假山后面。
不知过了多久,韶言才如梦初醒。他随着玄正的脚步往正
殿去,进去只见玄正手持佛珠跪于蒲团之上,禁闭双眼一动不动。
哎呦,韶言心里暗叫不妙。
“法师?”
他试探性开口,玄正不动。
韶言心里已有预感,他伸手轻轻触碰玄正,玄正也无动作。于是韶言探其脉搏,发现已无脉象。
玄正法师圆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