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愈,字退之,南阳人。早孤依嫂,读书日记数千言,通百家。贞元八年擢第,凡三诣光范上书,始得调。董晋表署宣武节度推官,汴军乱,去依张建封,辟府推官。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善政,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中,为国子博士、河南令。愈以才高难容,累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奇其才,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裴度宣慰淮西,奏为行军司马。贼平,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因上表极谏。帝大怒,欲杀,裴度、崔群力救,乃贬潮州刺史。任后上表,陈词哀切,诏量移袁州刺史。诏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
【注释】
1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此为郡望,实居河阳(今河南孟州)。
2依嫂:依靠长兄韩会及其夫人郑氏。
3百家:指先秦诸子,百取整数而言。
4三诣:指韩愈为求官,曾三次上书宰相,依次为《上宰相书》《后十九日复上书》《后二十九日复上书》。辛文房后文云“始得调”,误,宰相并没有理韩愈。光范:指光范门,即当时长安大明宫西内苑东门,是进入宰相办公的中书省署的必经之地。
5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德宗贞元五年(789)拜相,贞元十二年(796),汴州节度使李万荣病重,其子李迺叛乱,董晋调任宣武军节度使,任上谦恭待下,为政简俭,逐步平息乱兵,死后汴州重又大乱。宣武:方镇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推官:官名,节度使属官,执掌勘问邢狱。
6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在任时礼贤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许孟容等皆为其幕僚,时相唱和。
7宫市:唐德宗时由宦官主持采办宫廷用品,称宫市。据学者考证,韩愈被贬为阳山令,因其上疏论关中旱讥,非因宫市。
8阳山:县名,治所在今广东阳山。
9江陵:府名,治所在今湖北荆州。法曹参军:官名,掌检核律令,审议、判决案件等。
10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学主要教官,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学生者。河南: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洛阳。
?《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韩愈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后,讽喻执政者不识贤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执政:原作“执事”,据孙映逵《校注》本、正保本改,执掌政柄者。
?考功:官名,即考功郎中,尚书省吏部考功司长官,总掌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元和十二年(817)以宰相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处置使,率李愬等进军蔡州(今河南汝南),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先后臣服,因功封晋国公,人称裴晋公。晚年退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酬唱甚密,诗人文士多出其门。淮西:全称淮南西道,治所在今河南汝南,长期为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等割据。
?行军司马:节度使主要僚属,掌本镇军符号令、军籍、兵械、粮廪、赐予等事,权任甚重,常继任节度使,有“储帅”之称。
?刑部侍郎:官名,尚书省刑部副长官,掌律令、定刑名、案复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
?佛骨:指佛指骨舍利。
?表:指《谏迎佛骨表》。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今属河北)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敢于直谏,时人赞为贤相。与韩愈、柳宗元等交游,柳宗元称其“文为时雄”(《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