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雍陶(第2页)

雍陶(第2页)

?素昧平生:从来不了解,指素不相识。

?室迩人远:其室很近,其人很远,比喻思念不得相见。《诗经·郑风·东门之》:“其室则迩,其人则远。”

(21)“立当青草人先见”两句:引诗题为《咏双白鹭》,意谓对着青草站立的白鹭,人很快就能看见,而当白鹭靠近白莲行走,鱼儿就很难发现。

(22)“闭门客到常如病”两句:意谓关着门如果来了宾客,我就垂头丧气,常像生病了一样,等到满院的鲜花开放,我就感觉自己富有全世界了,哪里算贫穷呢。

(23)“江声秋入峡”两句:意谓在江涛之声的映衬下,仿佛连秋意也钻入三峡,而在雨中景色的铺垫下,好像夜色渐渐入侵楼阁。

【译文】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工于创作诗赋。年少贫寒,遭遇四川寇乱后,流离失所,长久地旅居在外,有诗句说:“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834)陈宽那一榜考中进士,一时间的著名诗人,都认为他的作品很雄伟。然而雍陶倚靠才华傲视睥睨,对于亲人很薄情,他的舅舅云安县人刘钦之落榜回到三峡,却寄给雍陶诗说:“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雍陶得到这首诗很惭愧,于是跟舅舅互通音信不止。大中六年(852),授任国子监《毛诗》博士。跟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关系很好,用弹琴喝酒、写诗论文的方式互相欢娱,留在长安城中。大中末年,出任简州刺史,当时名声更大了,自己把自己比作宣城太守谢朓、吴兴太守柳恽,而把唐初的诸位诗人比作写诗不会变化的奴仆罢了。宾客到来,一定做作地加以侮辱,投递诗文或礼物的人很少得到通报。秀才冯道明,当时称为机灵敏捷,因为停止贡举所以请求拜见,骗守门的人说:“我跟雍陶太守有旧交情。”雍陶颠倒着鞋子热情地过来欢迎,等到见面,呵斥责备他说:“我跟你素不相识,哪里有什么旧交情?”冯道明说:“我朗诵您的诗文,您的住处很近您却很远,怎么能说是平生相隔而不认识?”吟诵雍陶的诗歌好几联,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比如“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如“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雍陶称赞他如此仰慕自己,馈赠给他丰厚的东西后打发他离开。雍陶自以为了不起到这样。

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题诗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注释】

1雅州:当为简州。

2郭外:村郭之外。

3分衿:别离。祖别:祖饯送别。

4候馆:接待行旅、宾客食宿的馆舍。

5《折杨柳》:汉乐府《横吹曲辞》名,多为伤离叹别之辞,而尤多怀念征人之作。

6“从来只有情难尽”以下几句:诗意谓从来只有离别之情难以穷尽,为什么这里却把这座桥叫作情尽之桥?从此以后改名叫折柳桥,任由离别之恨如柳条一般多。情尽桥的原意,大概是故意设置,以方便送别之人到此止步,而雍陶从离别之情的角度来看,认为离别之情永无止境,如杨柳一样生命力顽强,故改其名。

7庐岳:即庐山。

8疴(kē):病。

9冥:昏冥,指相隔。

10《唐志集》:此处辛氏理解有误,《唐志》指《新唐书·艺文志》的简称,意谓《新唐书·艺文志》记载雍陶的集子。

【译文】

后来担任雅州刺史,村郭外面有一座“情尽桥”,是大家祖饯离别的地方。因为送别宾客,雍陶责怪桥名不好,就在桥上建立馆舍,改名叫作“折柳桥”,取自古乐府《折杨柳》的含义,题写诗歌说:“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当时特别脍炙人口。雍陶最终辞去官职,悠闲地隐居在庐山养病,傲视尘世,跟尘世间的琐事日渐冥隔了。有集子五卷,流传至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