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悠惑:不持戒,何修佛?】
【你叹言:此世僧,受戒出家,仍行恶,戒何用?】
【行戒易,心戒难。】
【为修佛,而持戒,本末倒置。】
【皈依心佛,纵无戒,不出家,亦修佛。】
【待得道,戒自成。】
【武悠悟,遂弃戒,修心佛,号悟忧。】
【天师听闻,赞言:此法门,不出家,不持戒,修心法,人人皆可,度化天下,功德无量。】
【遂令门人仿之,重心性,不重戒。】
【世人皆赞,信众喜之,纷纷效仿,不持戒,亦于家中修佛,称弟子。】
【效仿之人愈多,为作区别,以心佛法,为心佛宗。】
道门天师曾与江贺论道,对他的道学造诣赞不绝口。
虽身份实力有所差距,亦引为知己。
听说江贺跟武悠讨论的内容后,更是深以为然——
道门跟佛门类似,同样有诸多清规戒律。
这些戒律约束着门人,督促他们向道修行。
但问题来了。
无论有再多清规戒律,依旧会有人控制不住欲望,作奸犯科。
反倒是戒律本身,经历了悠长岁月,即便只是偶尔修缮,也已经变得极为复杂臃肿。
细分下来,足有成千上万条!
这么多戒律,许多道人背诵都要许久,又如何能起到督促之效呢?
道门天师刚好借此机会,做出改变。
不是直接删除所有戒律,而是提出了新的理念。
重心性,不重戒。
戒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是无意行事、或是情有可原,酌情过后,可削减甚至不予惩罚。
假如心性有误,纵然偷了戒律的漏子,亦当重罚。
至于判定之人,理当是德高望重之人。
倘若有不服之处,可向上汇报,由天师亲自决断。
道门改革,众多道人舒服了,给江贺连连点赞。
世间那些礼佛之人,同样心动了。
说到底……
人生而有欲。
愿意看破红尘,放下一切,出家修佛的人,确实虔诚。
可那些放不下红尘,眷恋家室的人,难道礼佛之心就不虔诚了吗?
难道他们就不算修佛了吗?
事实上,这一类俗家弟子,才是真正的大众信徒。
是佛门真正的基石。
江贺提出的心佛之法,无疑契合了他们的心境。
他们认同心佛理念,发自内心的认为,就算不持戒、不出家,只要心存善念,虔心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