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晨站在幕后,看着台上的学生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他知道,这场演出不仅仅是对过去努力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宣告。
他们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
####暗潮涌动
就在林晓晨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节奏时,一封匿名信悄然出现在他的信箱里。
信纸泛黄,字迹潦草,内容却异常清晰:
“林晓晨,你以为你在做什么?教一群毫无天赋的孩子玩音乐?别自欺欺人了。真正的音乐,从来就不属于这些人。”
林晓晨看完信,眉头紧皱。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质疑他的教学理念,但这次,对方的态度格外尖锐。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信折好,放进了抽屉最深处。
但他知道,有些人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改变发生。
几天后,一位家长找到他,语气犹豫地说:“林老师,我听说有人在背后议论您……说您误人子弟。”
林晓晨笑了笑:“如果我的学生最终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演奏一首曲子,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那我就没有误人子弟。”
那位家长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谢谢您,林老师。”
####坚守初心
尽管外界的声音越来越多,林晓晨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他开始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街头、广场,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奏,感受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连接。
“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他对学生们说,“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愿意听,就能听见它的回响。”
有一次,在一次街头演出中,一位年迈的老人驻足聆听,听完后热泪盈眶。
“这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一首曲子。”他轻声说,“没想到,今天还能听到它被这样演绎出来。”
林晓晨看着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他知道,这就是他一直坚持的意义。
####微光初现
几个月后,一封意外的邮件打破了沉寂。
发件人是市立音乐学院的赵院长。
“林老师,好消息!”邮件写道,“教育局已经批准了我们的项目重启计划,预计下个月正式恢复。届时,希望你能继续担任主讲导师。”
林晓晨读完邮件,久久没有说话。
他走到钢琴前,轻轻翻开《归途》的乐谱,指尖落下,琴声再次响起。
这一次,旋律不再只是回忆,而是一种新的开始。
他知道,这条路依旧漫长,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他都会继续走下去。
因为音乐,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