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560 重逢的终之章 代号猎手上(第3页)

560 重逢的终之章 代号猎手上(第3页)

一周后,七人齐聚废墟。荒草齐腰,藤蔓爬满窗框,风穿过空荡的走廊,发出呜咽般的哨音。他们清理出一间尚存屋顶的教室,搬来几把旧椅子,架起便携式太阳能录音装置。

于小北带来了非洲孩子们录制的祝福语音;文达准备了PTSD患者哼唱的安定旋律;王大虎组织当地青少年搭建简易舞台;阿刘负责整理所有“未寄出”的信件与遗稿;李安则用AI将这些声音进行情感匹配,生成一套自然过渡的声景序列;穆欣撰写解说词,不做煽情,只陈述事实。

而舒伯特,决定重写《回声》。

不是复刻,而是重构。他将以C-B-D为核心基因,将二十年来的所有碎片编织成一部八乐章声音史诗:

1。《滴漏》??以雨声开场,重现2003年那个夜晚;

2。《练习曲》??收录童年练琴者的抱怨、哭喊、放弃与坚持;

3。《评审室》??用机械女声朗读当年退稿信条款;

4。《逃逸线》??呈现林知遥失踪前最后七天的日记音频拼贴;

5。《裂痕地图》??全球投稿者讲述自己为何不敢发声;

6。《失控之美》??刘子谦父亲那句“真正的创作,始于承认失控”成为男声独诵;

7。《未寄出的赋格》??阿刘编排的合唱再现;

8。《回家》??终章,所有人齐声说出那句话:“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排练第一天,问题频出。风太大干扰收音,孩子们节奏混乱,太阳能设备一度断电。有人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

当晚,舒伯特独自坐在操场中央,仰望星空。这里没有路灯,银河清晰可见。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逼他练琴到深夜,他恨极了那架钢琴,甚至砸过琴键。可某天晚上,父亲突然停下训斥,指着窗外说:“听,风刮过电线的声音,像不像升F调?”

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声音无处不在。

第二天,他改变策略。

“别管节拍器了。”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去校园里找一个让你安心的地方,然后在那里唱歌、说话、或者什么都不做。我们录下来的,就是音乐。”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个女孩坐在倒塌的图书室窗台上,轻声念着母亲写给她的生日贺卡,背景是猫头鹰啼鸣;

男孩趴在铁轨旁,用木棍敲击生锈的枕木,打出心跳般的节奏;

双胞胎兄弟在教室黑板前轮流弹空气钢琴,笑声惊起飞鸟;

一位老人??原校工??坐在当年值班室门口,吹着口哨,那是二十年前每天放学铃响后的固定旋律。

这些片段被李安整合进作品,形成无法复制的真实质感。

演出当天,三百多人从各地赶来。有人带着野餐垫,有人举着灯牌,写着不同语言的“我也在这里”。媒体架设了直播信号,连接全球十七个同步放映点。

没有主持人,没有开场白。第一声来自地下水管渗水的滴答,经放大后化作《滴漏》的引子。随后,雨声降临,林知遥的录音缓缓切入,带领听众回到那个决定命运的夜晚。

当《评审室》章节响起,冰冷的电子音逐条宣读当年规定:“不得使用非标准音高”“禁止表达负面情绪”“旋律需具备积极向上导向”……台下有人怒吼:“荒谬!”更多人低头啜泣。

而在《逃逸线》中,林知遥最后的日记被拆解成碎片化独白:

>“他们说我疯了,因为我坚持要把创伤写进赋格。”

>“可痛苦难道不是复调的一部分吗?”

>“如果音乐只能赞美阳光,那谁来照亮阴影?”

>“我走了。不是逃跑,是去找能听懂暗语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