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566 寻常的清晨不寻常的梦(第3页)

566 寻常的清晨不寻常的梦(第3页)

秋天来临时,“听见者”团队受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论坛。他们在巴黎塞纳河畔的礼堂里,用中文、英文、彝语三种语言讲述这一年来的旅程。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长达六分钟。

一位法国教师站起来提问:“你们如何确保这种模式不会沦为短暂的感动?”

刘子谦走上台,平静回答:“因为我们从不追求改变所有人。我们只希望,每当一个孩子问‘我可以试试吗’的时候,身边至少有一个人能说‘当然可以’。这就够了。”

回国后,教育部正式将“音籽社”的零基础课程纳入中小学心理辅导体系试点。首批五十所学校开始推行“每日十五分钟声音表达课”,内容包括自由哼唱、节奏拍打、集体即兴演奏等非技术性活动。

效果出人意料。某所重点初中反馈:实施三个月后,学生焦虑指数下降31%,课堂发言积极性提升45%。更有班主任感慨:“以前总觉得调皮的孩子不懂规矩,现在才发现,他们只是需要用声音证明自己存在。”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但“听见者”的脚步从未停歇。

腊月廿三,小年那天,他们在河北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没有节目单,没有主持人,孩子们想唱就上台,想跳就进场。有个八岁男孩抱着破旧口琴,颤巍巍地吹完《两只老虎》,下台时激动得摔了一跤,却抱着口琴哈哈大笑。

张禹舟看着这一切,忽然转身走进厨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包裹严实的盒子。打开后,是一台崭新的电子钢琴。

“送给你们的。”他对校长说,“让每个孩子都能随时按下第一个音符。”

当晚,他独自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张老师,我是您妈妈朋友的女儿。昨天我妈妈终于肯提起她了。她说,阿姨临走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小舟,妈妈永远都在听。’谢谢你们,让我妈学会了告别。”

张禹舟盯着屏幕很久,finally回复了一句:“替我抱抱她。”

雪,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听见者”全体成员齐聚最初出发的那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举行第两百五十场公益演出。舞台上,除了七位核心成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听见者伙伴”??那些曾受帮助、如今反哺社会的年轻人。

阿木带来了他的彝族鼓队;林小雨组建了“地铁女孩乐队”;当年那个跑调的男孩,如今已是音乐附中的小提琴手,今晚独奏《梁祝》选段。

演出结束时,全场点亮手机灯光,汇成一片星海。张禹舟站在中央,握着话筒,声音平稳却饱含力量:

“一年前,我们以为做完一百场就够了。但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音乐不会治愈一切,但它给了我们一种说话的方式??对父母,对孩子,对自己。”

他顿了顿,望向台下无数双闪亮的眼睛。

“所以,请记住:无论你几岁,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否会识谱、有没有乐器,只要你还想表达,就永远来得及??按下第一个音符。”

掌声如潮。

那一夜,全国上百座城市同步举办了“回家练琴之夜”活动。商场中庭、社区广场、医院走廊、火车站大厅,处处响起生涩却真诚的琴声、歌声、笛声、鼓声。

在深圳一家养老院,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坐一圈,由一名护工带领,用手掌拍打出《东方红》的节奏。旁边摄像头记录下这一刻,家属看到视频后留言:“我爸失智三年没说过完整句子,今天居然跟着打了节拍,嘴里还哼着调子。”

在上海一所肿瘤医院的儿童病房,一个小女孩躺在病床上,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弹琴的动作。护士问她在做什么,她说:“我在练《第一个音符》,等我好了,我要去听现场。”

这些片段被剪辑成一支短片,命名为《千万个第一个音符》,发布当天播放量突破两亿。

而在这片喧嚣之外,某个小镇的老屋内,陈燕秋正坐在客厅地板上,耐心地教母亲弹奏C大调音阶。

“妈,你看,食指放这里,慢慢按下去就行。”

母亲紧张得手心出汗,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发出一个清晰的音。

“我这辈子都没碰过琴……总觉得这是别人家孩子的玩意儿。”她喃喃道。

“现在不是了。”陈燕秋握住她的手,“这是咱俩的新年礼物。”

窗外,烟花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小镇的夜空。

同一时刻,张禹舟回到母亲的老屋,将那台老旧录音机小心包好,放进箱子里。他在标签上写下:“传家宝”。

他知道,有些声音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回响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就像此刻,在千万个寂静的房间里,正有人轻轻掀开琴盖,屏住呼吸,伸出手??

按下那个迟到了太久,却又恰逢其时的第一个音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