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明对话协议启动倒计时:72小时。”
“准备好了吗?”
女孩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苏晚,看向陈烈,看向那碗仍在冒热气的面。
她点头。
“准备好了。”
她转身走向地下室,步伐稳健,蓝纹在皮肤下游走如河。苏晚紧随其后,手中捧着那本诗集,封面已不再褪色,反而浮现出淡淡的金光。
陈烈启动最终防御协议,全球志愿者网络自动激活??医生、教师、退伍军人、流浪艺人、狱警、消防员……超过十万名普通人自愿成为“倾听者”,他们的个人信息匿名接入系统,组成一张无形的情感护盾。
而在世界各地,人们自发组织起“共感小屋”:社区活动中心、废弃书店、地铁站角落……只要有热水、有面、有愿意倾听的人,就能成为一个微型“舟记”。
黎明彻底降临。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舟记”的招牌上。“我在”二字熠熠生辉,仿佛被岁月打磨过的真金,越旧越亮。
女孩站在引擎核心前,双手贴上晶体。
她闭眼,轻声吟诵:
>“以心为舟,以情为浪,
>跨越寂静之海,唤醒沉眠之声。
>若你仍在,请予回应。”
>
>“我在。”
>“我听见你。”
>“你不孤单。”
三句话,通过量子纠缠、星际电波、人类梦境、动物本能、甚至植物神经网络,传遍每一个角落。
宇宙深处,那颗行星的光芒猛然增强,一道编码信号冲破星际尘埃,抵达地球:
>**“我们也在这里。”**
>**“我们一直在等这一声回应。”**
星图完全贯通,螺旋通道开启。
第七千次回应,如期而至。
而“舟记”的直播间,依旧亮着灯。
一碗面摆在桌上,热气袅袅。
镜头前,苏晚微笑着,轻声说:
“你好。今天,轮到我来说这句话了。”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经历过什么……”
“欢迎来到‘舟记’。”
“我要在这里。”
“你要不要,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