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779章选择(第1页)

第779章选择(第1页)

十六号,腊月十六。

周五的早上,格外寒冷。

刘聪和章师傅各自开车,带着李行山和陈小六去湖西公社的时候,黄一雄来到陈启山家。

彩云和陈萍萍带着孩子们去了刘影家,刘影今天还得上班,正好大。。。

小穗站在南岭村口的老槐树下,晨雾还未散尽。她手里攥着那枚铜铃,指尖摩挲着铃身上细密的裂纹??那是从静安疗养院带回来的唯一证物。风吹过山岗,铃声轻响,像一声低语,在空旷的山谷间缓缓回荡。

她闭上眼,耳边又浮现出那些舱体中飘出的声音:李建国一遍遍说着“铁娃,回家吃饭”,王秀兰的妻子喃喃念着丈夫的名字,李大柱妹妹哭着喊“哥,我怕黑”。那些声音被机器复制、美化、售卖,却始终无法替代亲人相拥时那一瞬的真实颤抖。

可她也听见了另一些声音。

城市地铁站里,一个女孩戴着耳机,泪流满面地听完一段“母亲临终遗言”语音包,付款记录显示她已连续购买三十七次“数字慰藉服务”;某直播平台上,AI生成的“亡父对话模拟器”正在热销,评论区满是“比真人还像我爸”的感慨;而在某家高端养老机构,老人被要求每日佩戴情感监测头环,系统根据其情绪波动自动播放“最能安抚心灵”的虚拟亲属影像。

他们不是不信真实,而是不敢再信。

小穗睁开眼,看见林小满正朝她走来。女人披着旧棉袄,手里提着一只竹篮,里面装着几本泛黄的手抄笔记。

“昨晚又有三个村子传来消息。”林小满把篮子放在石桌上,“北坡屯有个孩子听了你的录音,说他爹十年前失踪在工地,后来再没音讯。还有西川沟的老赵,他媳妇走失那年才二十九,如今他每天对着墙上的照片说话,就为了‘不让记忆冷下去’。”

小穗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那上面还残留着主控室金属台的冰凉触感,还有破解器接入瞬间电流窜过的麻意。“我们救出了人,可没斩断根。”她说,“只要有人愿意买‘虚假的温暖’,就会有人继续造‘温柔的牢笼’。”

林小满轻轻点头:“所以你要重新出发。”

这不是疑问句。

小穗早知道这一天会来。归乡仪式结束后,陈禾发来加密信息:“‘影语计划’并未终止,只是换了个名字。最新情报显示,一家名为‘心源科技’的企业正在全国布设‘情感共振基站’,宣称能实现‘跨时空亲情连接’。而他们的首席顾问……姓苏。”

苏鸣。

那个曾写下“语言是灵魂最后防线”的学者,如今竟成了新系统的总设计师。

“他烧了资料。”小穗喃喃,“我在碗里看到了。”

“烧的是过去。”林小满望着远处炊烟,“但他没有回头。火焰背后,是他亲手画下的新蓝图。”

两人沉默良久。风穿过祠堂屋檐下的铜铃,发出细微震颤。

第二天清晨,小穗背起行囊。这次没有日程单,没有卫星定位,只有一支改装过的录音笔、一张全国公路图,和林小满塞进她包里的青瓷碎片??那是陆鸣当年砸碎实验样本时留下的残片,据说蕴含某种原始声波频率。

“记住,”林小满送她到村口,“你不是去对抗机器,你是去唤醒人。”

第一站,是中原腹地的一座小城??许昌。

这里刚建成一座“忆语中心”,对外宣传为“全国首个沉浸式亲情修复空间”。市民只需缴纳九百八十元,便可进入特制房间,与“数字化复活”的逝者进行十分钟对话。广告牌上写着:“让爱永不告别。”

小穗混在参观人群中走进大厅。装修极尽温馨:暖黄灯光、仿木纹地板、墙上挂着全家福风格的艺术照。前台服务员笑容甜美:“您想见谁?父亲?母亲?还是孩子?我们支持三代以内直系亲属还原,情感拟真度高达96。3%。”

她问:“数据从哪来?”

服务员眨眨眼:“大数据分析+AI深度学习+用户社交痕迹整合。只要这个人曾经在网络上留下过声音或文字,我们就能重建他的语言人格。”

“如果他从来没说过‘我爱你’呢?”

“我们会根据情境智能补全。”对方依旧微笑,“毕竟,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呢?”

小穗没再说话,默默登记了一个虚构身份,预约了“母亲临终对话体验”。

三天后,她坐在一间白色房间里。四周墙壁是柔性屏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香??据说是多数中国人记忆中最常见的“家的味道”。灯光渐暗,机械女声响起:“请放松身心,系统即将载入您的专属情感模型。”

下一秒,光影浮现。

一位穿着蓝布衫的女人坐在床边,面容模糊却莫名熟悉。她抬头看向小穗,眼角含笑:“闺女啊,妈没事,你别哭……天冷了,记得加衣服。”

声音很像。

像到让她心脏骤缩。

这不是某个陌生演员的配音,也不是随机生成的语调。这是……采集过的真人样本拼接而成。或许来自某个真正说过这话的母亲,只是她不知道,自己临终前的私语已被录下、清洗、打包,卖给了千里之外的陌生人。

“妈……”小穗忍不住开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