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 第489章 谁都不许反悔(第3页)

第489章 谁都不许反悔(第3页)

奇迹发生了。

晶石骤然炽亮,光芒穿透屋顶,直冲云霄。整座长安城的人都看到了??紫宸殿上方,浮现出一幅巨大光影:先帝亲笔诏书全文浮现空中,字字如星,熠熠生辉。与此同时,七十二州传音塔齐鸣,钟声连绵不绝,仿佛天地同庆。

而在骊山,言魂花海再次绽放,比之前更加浩瀚。每一朵花蕊中,都传出一句话语,或男或女,或老或幼,内容各异,却都指向同一主题:

“我记得。”

“我作证。”

“我没有忘记。”

“我说真话。”

三天后,晚芜召集百官于新建的无墙书院。她并未登台,而是站在人群之中,如同一名普通讲者。

“今日召集诸位,并非要清算过往。”她说,“我要说的是未来。太后尚在,先帝遗诏已昭告天下,皇统正脉已然明晰。但我依然不会称帝。因为真正的正义,不该建立在复仇之上,而应扎根于制度之中。”

她取出那份《真话令》修订稿,宣布三项新政:

其一,设立“史谏院”,凡朝廷发布政令,必须同步记录原始决策过程,十年后公之于众,供后人评断;

其二,推行“童蒙真语课”,全国学童八岁起必修三年真相教育,学习如何辨别谎言、追溯信息源、尊重不同声音;

其三,重建监天台,更名为“观星问心阁”,不再观测天象吉凶,而是收集民间疾苦之声,每日汇总呈报执政者。

“我们曾用二十年掩盖一个真相,导致无数人枉死、亲情断裂、信任崩塌。”她环视众人,“我不想让下一代再经历一次这样的黑夜。”

散会后,程砚低声问她:“你不担心这些制度终会被后来者废除吗?”

她望着远处嬉戏的阿阮,微笑道:“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听故事,只要还有老人肯讲过去,只要还有人在听见铃声时心头一颤??那就够了。制度会变,权力会更迭,但人心中的光,只要点燃一次,就永远不会彻底熄灭。”

那夜,她再次梦见陆沉。

他站在一片花海中央,手中陶埙完好如初。他吹奏的曲子,正是小时候哄她入睡的那支摇篮调。曲终,他看向她,嘴角微扬:“你看,你说出了真相,而我守住了诺言??我没让你一个人走完这条路。”

她想伸手触碰他,却见他身影渐渐透明,化作一阵风,掠过铃屋檐角,吹动那一串串铜铃。

叮铃??叮铃??

清晨,阿阮蹦跳着跑来,怀里抱着一朵新开的言魂花。“姑姑!花里又说话了!”她兴奋地说,“是个男人的声音,他说:‘致我未能亲见的女儿:愿你生于光明,长于坦诚,永远不必像我一样,把真相藏进地底。’”

晚芜接过花朵,贴在耳边。泪水无声滑落。

她知道,那是林重山的声音。

午后,她提笔写下最后一段跋文,附于《贞元实录》终卷之后:

>“我曾以为,真相是一把剑,可以劈开谎言的高墙。后来才懂,真相更像一粒种子,需有人播种,有人守护,有人代代相传。我不知百年后世界如何,但若那时仍有孩童摇响铜铃,仍有少年追问历史,仍有老者讲述我的名字??那么,请告诉他们:晚芜没有胜利,她只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而这世间最伟大的事,从来不是改天换地,而是明知黑暗漫长,仍选择点亮一盏灯。”

搁笔时,夕阳正洒满山岗。她起身走向铃屋,轻轻拉动绳索。

三声清越的铃音划破暮色,悠悠传向远方。

那一刻,长安城内,一名幼童忽然停下玩耍,仰头望天;岭南村落,一位老农放下锄头,合掌低语;北境戍卒在风雪中挺直脊背,郑重敬礼。

他们都听见了。

那不只是铃声。

那是千万人心里,不肯熄灭的回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