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快婿 > 379大权独揽(第1页)

379大权独揽(第1页)

贺兰山脚下,风高云淡,烈日当空。

黄河西岸,一座庞大坚城耸立在山脚下,四周城墙长达十八里余。

虽然依旧无法和周长四十余里的大周神京相较,但也已经是座大城了。

城外村镇林立,密密麻麻散。。。

夜色如墨,曾雄立于观星台之巅,风自贺兰山脊吹来,卷起他残破的战袍猎猎作响。玉簪静静躺在掌心,那道裂痕如岁月刻下的伤疤,横亘在温润白玉之上,一如三十年前占城陷落那一夜,火光中她倒下的身影。他未再流泪,只是将玉簪缓缓收入怀中,贴着心跳最深处的位置。

下得高台,宫门内外已是灯火通明。庆功宴尚未散去,笑语喧天,酒香弥漫。赵立宽已饮至微醺,正与诸将论及日后北疆治理之策。见曾雄归来,立刻招手:“老将军,何故独行?今夜是你封神之夜!”

曾雄拱手一笑:“大帅谬赞。末将不过顺势而为,借力打力罢了。真正定鼎者,是三军将士用命,是天意归周。”

冯智起身敬酒:“将军莫要谦辞。若非您识破黑水河阴谋、设伏赤岭峡、又以谋略逼降兴庆府,我等早已葬身荒野。此等功业,千古难寻第二人。”

席间众人齐声附和,杯盏交错之声不绝于耳。史超亦举杯上前:“属下曾以为将军冷面无情,只知杀伐。如今方知,将军心中有山河,更有苍生。”

曾雄接过酒,一饮而尽,却不言语。他知道,这些人看到的是胜利的辉煌,却看不见那背后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听不见梦中妻儿临终前的呼唤,更无法体会每一次挥刀斩敌时,心底撕裂般的痛楚。

宴至三更,众人渐醉。赵立宽拍案而起,命人取来笔墨,当场修表入京,奏请册封曾雄为镇远大将军,赐铁券丹书,世袭罔替;另请旨设立北庭都护府,统辖河西至漠南之地,以固边防。

“自此以后,”赵立宽朗声道,“西戎之地,皆为我周土!北疆百姓,永不再受铁蹄之苦!”

群臣跪拜称颂,声震殿宇。唯有曾雄静立原地,目光穿过金碧辉煌的大殿,落在远处幽暗的宫墙之外??那里,是兴庆府的街巷,是千家万户熄灯后的寂静。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照耀新插的周旗猎猎飞扬。全军整肃列阵,举行受降仪式。拓跋云白衣素服,率百官跪于城门前,双手奉上西戎国玺与兵符。赵立宽亲自扶起,宣读赦令,承诺保全宗庙社稷,不戮一人,不禁民俗。

百姓围观者数万,起初沉默观望,继而有人低声啜泣,终至有人跪地叩首,口中喃喃:“终于……结束了。”

曾雄骑马随行于赵立宽身侧,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而释然的脸庞。他知道,战争虽止,但和平才刚刚开始。仇恨不会一夜消散,信任亦非朝夕可建。他曾见过太多胜者骄横、败者怨毒,最终烽烟再起。今日之降,不过是暂时的休战,若治之不慎,不出十年,边关仍会燃起狼烟。

午后,赵立宽召集幕僚议政,商讨善后事宜。曾雄提出五策:其一,废除西戎贵族世袭兵权,改设府兵制,由朝廷派驻军官统御;其二,开科取士,选拔本地贤才入仕,缓和民族隔阂;其三,减免赋税三年,鼓励农耕畜牧,恢复民生;其四,修建驿道、粮仓、医馆,联通中原与西北;其五,迁徙部分汉民屯田戍边,促进融合。

诸将闻言,多有不解者。李百户直言:“将军,此地蛮夷久矣,岂可用仁政待之?不如严刑峻法,使其畏威而不生异心。”

曾雄摇头:“畏威者易反。唯有使其安居乐业,知我周律公正、教化昌明,方可真心归附。昔年秦并六国,暴政以驭,终致天下大乱。我辈当引以为戒。”

赵立宽沉吟良久,终点头应允:“便依曾将军所言。传令下去,北庭新政即日起施行。”

数日后,朝廷使者快马抵达,带来天子诏书:准赵立宽所奏,册封曾雄为镇远大将军,赐丹书铁券,加食邑三千户,子孙世袭。另赐黄金千两、良马百匹、锦缎千匹,以彰其功。

圣旨宣读之时,全军跪迎,唯曾雄久久不起。他仰望苍穹,似在问天,也似在告慰亡魂。半晌,方才叩首谢恩,声音低沉却清晰:“臣曾雄,不负家国,不负初心。”

当晚,他又登观星台。这一次,身边多了一个人??冯智。

“将军,您真的打算解甲归田?”冯智轻声问。

“嗯。”曾雄望着北方星空,“我已经杀了太多人,看了太多死别。该回家了。”

“可天下未稳,北疆初定,您若离去,人心恐失倚仗。”

“倚仗不应系于一人。”曾雄淡淡道,“你们都已成长起来。史超骁勇果决,可独当一面;你心思缜密,善谋大局;赵大帅胸有丘壑,足以镇守北疆。我不走,反而成了束缚。”

冯智默然良久,忽而跪下:“弟子愿随将军归隐,种花养鸡,不再问刀兵之事。”

曾雄笑了,伸手扶起:“你还有使命。我要你留在这里,监督新政施行,确保每一项律令落地生根。若有一日,百姓能真心说出‘吾乃周人’,而非‘被迫归顺’,那时你再来寻我,共饮一杯浊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