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我老婆是天后 > 第1210章不可能二(第1页)

第1210章不可能二(第1页)

随即。

手机里传来张艺的笑声,道“和你开玩笑的,试管而已”

这下,袁宏终于回过神来了,接着他嘴角便泛起了一抹苦笑。

他前妻似乎真的没有改变,偶尔性格上依旧会表现出能将人气死或逼疯的特。。。

五月的风裹着槐花香,在纪念馆外的石阶上打了个旋,又顺着门缝溜了进去。阳光斜斜地切过大厅,落在那面新立的“声音墙”上,像一束束流动的金线。游客们戴着耳机,静静地站着,有人眼角泛湿,有人轻轻跟着哼唱,还有个穿校服的女孩把脸贴在玻璃展柜前,对着那本泛黄的导演手记看了许久。

韩慧站在二楼回廊,手里抱着一沓刚整理好的口述史录音转录稿。她没急着下楼,只是倚着栏杆望下去。展厅里人来人往,却出奇地安静,仿佛谁都不愿惊扰这份沉甸甸的真实。她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自己蜷在剪辑室里一遍遍重放父亲最后的影像,那时的她以为悲伤是私人的事,值得藏进抽屉深处。可如今,那些曾被视作“微不足道”的人生片段,竟成了千万人心底最柔软的共鸣。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姜伊人发来的语音,背景音里有琴键轻响:“小磊今天第一次完整弹完了《沉默的脊梁》。他说想考音乐学院,还想写一首属于矿工孩子的协奏曲。”韩慧听着那温柔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知道,那个曾经缩在角落、把书包抱得像盾牌的男孩,已经不再害怕被听见了。

正欲回复,林晓彤从楼下快步上来,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眼睛亮得惊人。“韩姐!联合国那边确认了??他们要在中国办‘全球平凡之声’巡展,首站就定在咱们这儿!”她几乎是一口气说完,“而且……他们点名要展出王素芬护士长那张老照片,还有小磊演奏时的原始录像。”

韩慧接过文件,指尖微微发颤。她没说话,只是将纸页贴在胸口片刻,像是要把这重量刻进骨头里。三年前,她们还在为一场社区展览的资金发愁;如今,这份由普通人讲述、艺术家转化、法律护航、政策推动的“记忆工程”,竟真的走出了国门。

“你猜怎么着?”林晓彤压低声音,“日内瓦那边说,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申请加入项目。法国打算用我们的模式记录阿尔卑斯山区的守林人,巴西要做贫民窟教师口述史,连冰岛都提出要采集火山观测员的一线故事。”

韩慧笑了。她望向窗外,梧桐树影斑驳,一只麻雀跳上窗台,歪头看了她一眼,扑棱棱飞走了。

“告诉他们,欢迎。”她说,“但得记住一点:不是我们教他们讲故事,而是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倾听。”

当天下午,张友带着两个实习生来到纪念馆,身后还跟着一位拄拐的老农。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脚上的胶鞋沾着泥,神情局促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张友介绍道:“这是赵大山,河北邢台人。他儿子在工地干活时被拖欠工资,去年年底报警无果,后来听说咱们这儿能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一路坐绿皮火车找来了。”

韩慧连忙请老人坐下。赵大山双手紧握拐杖,声音沙哑:“我不识字,也不会说话,可我得替我儿子讨个公道。他在医院躺了三个月,到现在还没醒……老板跑了,包工头推说没钱。警察说证据不足,可我儿子明明签了合同啊!”

张友递上一杯热水:“您别急。现在‘口头证言’已经被纳入司法采信范围,只要能找到两位工友作证,再加上工地打卡记录和微信转账截图,案子有很大希望立案。”

老人猛地抬头,眼眶红了:“真的?那……那我能把我儿子说的话录下来吗?他昏迷前最后一句是‘爸,我没偷懒’……我想让法官听听。”

韩慧心头一震。她默默打开随身携带的录音笔,轻轻放在桌上。

“当然可以。”她说,“而且我们会把这段录音存入国家口述史档案馆。不只是为了打官司,更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一个普通工人临危之际牵挂的,不是钱,而是尊严。”

傍晚时分,姜伊人开车接小子珊放学。孩子一上车就兴奋地晃着书包:“姜妈妈!我们班同学都说我是‘明星的女儿’!因为他们都在电视上看过我背诗!”

姜伊人笑着系好安全带:“那你告诉他们,你的妈妈们都是普通人呀。”

“我说了!”小子珊认真地说,“我还告诉他们,林阿姨每天采访很多人,韩妈妈拍电影,李冉妈妈帮小朋友说话,猎豹叔叔教自闭症孩子画画,张叔叔帮穷人打官司……他们都不是超人,但他们让很多难过的人变得开心了。”

姜伊人鼻子一酸,抬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

回到家,李冉正蹲在阳台上给猎豹种的薄荷浇水。那只曾被流浪狗咬伤后收养的小猫now趴在窗台晒太阳,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见她们进门,李冉直起身,抹了把汗:“刚才教育局来电话,说‘平民音乐课堂’今年要扩展到西部十省,资金全由中央财政拨款。他们问伊人愿不愿意担任艺术总指导。”

姜伊人怔住:“我?可我只是个歌手……”

“不。”李冉打断她,“你是第一个让农民工子女登上国家级舞台的人。你是第一个用音乐唤醒集体记忆的创作者。你说你是歌手,可我觉得,你更像一座桥??把泥土里的声音,渡到了光里。”

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客厅。电视正重播“跨年夜?平凡之声”的纪录片片段,画面中,小磊的手在琴键上颤抖,而台下一位老环卫工悄悄抹泪。猎豹忽然开口:“我在想……能不能办一所‘特殊儿童艺术疗愈中心’?专门收那些因创伤失语、自闭、抑郁的孩子。用绘画、音乐、戏剧帮他们找回声音。”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韩慧看着这个曾因童年阴影封闭多年的男人,如今却想为更多受伤的灵魂点亮灯,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当然能。”她说,“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开口说话’计划。”

张友点头:“我可以负责法律支持,确保每个孩子入学不受户籍限制。”

李冉补充:“我认识几位儿童心理专家,愿意义务参与评估和跟踪。”

姜伊人轻声说:“我可以每周录一段音乐引导课,上传到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听见。”

小子珊举手:“我也要参加!我可以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念诗!”

众人笑作一团。窗外,月色如水,洒在纪念馆的铜牌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普通人故事中心”。

几天后,韩慧带队前往贵州山区,开展“声音采集行动”。这里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基地,如今只剩几排斑驳厂房和一群坚守到最后的退休工人。其中一位叫陈建国的老师傅,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听力衰退,腿脚不便,却坚持要亲自带他们去看当年亲手砌的锅炉房。

“那时候没机器,全靠肩扛手抬。”老人拄着拐杖,指着墙上一道裂缝,“这块砖,是我和我兄弟一起垒的。他后来在一次抢修中牺牲了,追悼会上只念了一句‘同志某某某因公殉职’,连照片都没留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