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
这份药方不仅证明了毒药来源,更直接指向幕后主使??李善长府邸!若非他授意,谁能动用其私印调配宫廷禁药?
“你还知道什么?”他追问。
“我还知道……”周全喘息着,“那晚张嬷嬷死后,有个穿黑袍的人深夜入殓房,烧毁了她的遗物。我躲在梁上看见了……那人戴着玉扳指,左手第三指上有道疤痕??和李存义一模一样!”
马祖如遭雷击。
李存义?!
那个表面上恭敬有礼、暗中却屡次示警的李家嫡子,竟亲自参与焚毁证据?!
那么,他之前送来的密信,到底是真心提醒,还是拖延时间?
一切谜团瞬间串联起来:
李善长虽失势,但仍掌握部分旧势力;他联合胡惟庸残党,通过陈守仁更改药方,再借张嬷嬷之职便利下毒损胎;计划成功后,又派人清除痕迹,嫁祸他人。而李存义,则作为执行者,在明面上装作关切,实则步步设局,诱他深入。
可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报复马家?还是……另有所图?
马祖忽然想到一件事:临安公主怀的是男胎还是女胎?
若为皇子,将来可能威胁太子地位,确实值得铲除;可若仅为公主,犯不着冒如此大险。
除非……这一胎,关系到储君之争!
他猛然记起,数月前朱元璋曾在朝会上感叹:“朕诸子中,燕王英武类我,然嫡庶难分,恐启争端。”当时李善长曾附议,主张“立长不立贤”,力挺太子朱标。
而临安公主若诞下皇子,以其母为皇嫡女、外戚为国舅之势,极可能成为未来政争中的新支点。这对太子党而言,无疑是巨大威胁。
所以,他们要扼杀这个可能性。
所以,他们选择用最隐蔽的方式,让胎儿悄然夭折,对外宣称流产,既免舆论哗然,又能彻底消除隐患。
好一个狠辣周密的局!
马祖握紧短剑,眼中寒光闪烁。
他不能再等了。
翌日清晨,他未入宫,也未见任何人,而是直接前往吏部尚书刘姝宁府邸。这位老臣虽属太子一系,但为人正直,素有清望,且与马家交好多年。
他递上名帖,称有要事相商。
刘姝宁亲自迎出,神色复杂:“贤弟怎的这个时候来了?”
“为了大明江山。”马祖直视其目,“也为保全你我两家性命。”
他将周全带来的药方残片、乌心藤检验记录、陈守仁口供副本一一呈上,又详述整个阴谋链条。
刘姝宁越看越惊,额上冷汗涔涔而下:“若真如此,此事牵连甚广,稍有不慎,便是朝堂震荡啊!”
“所以我来找您。”马祖沉声道,“您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唯有您肯上疏直谏,陛下才会重视。若您不出面,我纵有证据,也只能落入诏狱,永不见天日。”
刘姝宁沉默良久,终于长叹:“罢了……老夫这条命,也就剩这点用了。”
当日午时,刘姝宁入宫面圣,递交密奏。
未时三刻,宫中传出急令:暂停所有朝会,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即刻入宫议事。
申时整,锦衣卫奉旨行动,兵分三路:
一路查封韩国公府,拘押李善长父子;
一路搜查太医院陈守仁居所,起获大量违禁药材与密信;
一路奔赴岭南,缉拿胡惟庸余党涉案人员。
消息传出,满城震动。
三日后,朱元璋亲自主持廷审,于奉天殿公开审理此案。陈守仁当庭认罪,供出李存义多次密会,授意其更改药方,并承诺事成之后助其重返太医院首席。周全亦被带入大殿作证,出示药方残片,指认李存义玉扳指与疤痕特征。
李存义起初矢口否认,直至侍卫从其书房暗格中搜出另一份完整药方,上有其亲笔批注:“胎不可留,缓毒为上,嫁祸马氏”,方才面如死灰,低头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