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水滸开局在阳穀县当都头 > 第229章 容得一败(第3页)

第229章 容得一败(第3页)

童贯慢慢来说:“倒也听闻一些捕风捉影之言,皆传自民间,说的不外乎也就是梁中书贪赃之事。”

“那就去查吧总归是要诸般人证物证,什么御史台,諫院,大理寺,刑部,都去看看——”天子如此一语,心中大概在想,怎么还没完没了,赶紧的,说完了散朝———

苏武立马开口:“陛下,人证物证皆在,百姓早已民怨沸腾,大名府军汉更是个个恨之入骨,士林之中,更也是义愤填膺,若是还如此拖沓,那大名府之军,活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多,只怕譁变不远·陛下,伐辽之事不远,当立刻整备军心,如此才好聚兵北伐啊·。。”

差不多了,当真差不多了。

苏武不看天子,不看蔡京,而是频频往大殿之外去看,当真看得有那宦官飞奔而来。

配合得好,极好。

那宦官入殿见礼,便是来说:“陛下,左掖门外与东华门外,聚来许多太学生,还有许多百姓也在围观,人是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太学生正在来去人群中呼喊,也有那太学生非要上书,还请陛下示下!”

“嗯?”赵佶愣了愣,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也问:“诸卿,这又是什么章程?”

蔡京面色一变,看一眼童贯,便是来说:“太学生不好好读书治学,在朝堂上什么书?如此衝撞圣驾,当真无礼,著人,著皇城司派人,驱赶了去!”

苏武淡淡一语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更何况还是太学生,太师如此,岂不心虚,太学生想说句话而已,不如就呈上来让陛下看一眼又何妨?”

便是苏武话音刚落,就听得有那噪之声穿过城墙而来,吵吵,呼喊不止。

甚至能清晰听到那种异口同声。

天子皱眉不止,只问:“这是在喊什么?”

无人答话,也著实听不清楚。

只有那刚刚进来的宦官,一脸惊慌左右来看,显然他知道在喊什么,头前就听得一二,但他也不敢答。

却是不想,苏武一语就问:“这位內官,陛下问你呢,皇城外在喊什么?”

“啊?”那小宦官装一个愣。

天子闻言,立马也说:“外间喊什么呢?”

“回陛下,回—。奴———”

“说,快说快说”赵信烦躁不已。

“喊的是————梁世杰,实国贼!”小宦官终於还是说了。

“唉”赵信重重一声,又是左右来看,刚才不知內容,只听得呼喊,此时知道內容了,再听,也就真切了。

还真是,就六个字,梁世杰,实国贼。

呼喊之声,越来越大,显然也是加入呼喊的人,越来越多,异口同声,一句一句。

蔡京皱眉不止,这一手著实有些措手不及,便也问:“领头的太学生是何人啊?”

小宦官也不敢瞒,只管答:“好似是一个叫做陈东的太学生—“

天子也点头:“你去告诉那个陈东,教他把人散了去吧,就说朕知道了,把他上的书也带回来就这般快些去!

那小宦官飞奔就走,岂敢不快。

苏武幽幽一语:“太师,莫不这又坐实了下官结党之事?下官这一党,倒是有趣,把太学生都结进来了,还把百姓也都结进来了,那下官这叫做什么党?是新党还是旧党?”

童贯也在惊讶之中,他也还真不知苏武有这么一个后手,却也想不通,苏武怎么这么大的能量?能组织发动这般之事?

按理说,苏武与太学,八竿子打不著不免也想起头前那些坊间流言与小报·。

却也高明!

童贯嘆了一口气去:“苏武,本是东平府下阳穀县一个小小都头,倚仗军功快速而起,入京也不过短短时日就离去,要说结党,陛下,苏武怕是连满朝文武的姓名都还没记全,太师適才结党之语,著实有些不切实际了·—”

天子下意识里就是和事佬心態,只管摆手:“適才太师之语,只在警醒,並非真说苏卿结党—。”

蔡京此时,再也不是老神在在的模样,只管与天子来说:“陛下,老臣无能,老臣年迈,本已罢相,朝堂之事,本不愿多言,但—老臣还是愿多说几句朝政之外的事,有道是墙倒眾人推,老臣时日无多,失了圣宠,失了大势,也是老臣昔日宰执太久,不知多少人怨气吶——喉—”

如此之语,只如家中长辈噗不休天子一时,心中又是难受———

却是苏武立马来言:“陛下,此事,其实与太师无关,太师只是关心则乱罢了,许也是太师受人蒙蔽,其实这件事,好解决,陛下一言也就罢了———“”

苏武是见机行事,见缝插针,他感受到了天子的烦躁,此时天子,必是一心只想赶紧把今日朝会散了去,那就当利用这一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