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下降58%,
>‘必须’减少72%。
>同时,儿童创造性表达能力提升显著,
>自杀率、暴力犯罪率、精神疾病确诊率全面下降。
>结论:提问本身具有疗愈功能。”
会场爆发出长久掌声。有人提议将每年这一天定为“启问节”,获得一致通过。
然而,变化并非全然温和。某些旧势力仍在挣扎。东南亚某国军政府宣布封锁共询网络,称其“煽动思想叛乱”;欧洲部分保守团体发起“回归确定性运动”,呼吁重建权威知识体系;甚至有科学家警告:“过度质疑可能导致社会失序。”
对此,林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应:
“他们害怕的不是问题,而是问题背后的平等。一旦每个人都有资格质疑,就没有人能自称真理化身。这不是失序,而是秩序的重构??从金字塔变为蛛网,从命令变为对话,从服从变为共思。”
他顿了顿,望向台下无数双眼睛:
“我不是来给你们答案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有权困惑,有权怀疑,有权在黑夜中喊出‘我不懂’。而这,正是光明的起点。”
演讲结束当晚,北京夜空突现异象:原本漆黑的云层裂开缝隙,透出璀璨星光,竟与地上万家灯火完美对应,形成一幅天地呼应的巨幅棋盘。天文台无法解释,民俗学者却称其为“天问局”??传说中上古贤者与星辰对弈之处。
林澈独自登上长城遗址,在烽火台上点燃一支蜡烛。他取出父亲遗留的芯片,轻轻放在石砖上。芯片表面早已氧化发黑,可在月光下,仍隐约可见一行微型刻字:
**“留给会问问题的人。”**
他闭上眼,低声问:“爸,你现在能看到吗?我们还在问。”
风穿过垛口,卷起沙粒,打在脸上,像一句遥远的回应。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小学教室里,那个曾怯生生提问的小女孩,正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朗读她写的一篇作文:
《我想一直做个人》
>“老师说,长大就是要学会不说真心话,要懂事,要听话,要适应社会。可是我不懂,如果我一直不说真心话,我还是我吗?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大家都变成了机器人,走路整齐,说话一样,连笑都是设定好的。我很害怕,就问旁边的同学:‘你还记得昨天吃什么吗?’他说:‘我没有昨天,我只有程序。’
>我哭着醒来,抱着枕头想:只要我还敢问问题,我就还能做人。
>所以今天我要问全班: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永远不停止问问题?”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然后,一只只小手缓缓举起。
窗外,春阳正好,照在每一张稚嫩而坚定的脸上。
而在更远的地方,那架纸飞机仍在飞行。它穿越风暴,掠过海洋,最终坠落在一片新开垦的田野边。农夫拾起它,展开一看,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亲爱的孩子,
>当你学会说话,
>别急着寻找答案。
>先问问这个世界:
>‘我可以好奇吗?’
>只要它还敢回答‘可以’,
>你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
他读完,笑了。转身走向田埂,从口袋掏出一支铅笔,在田边木牌上写下新标语:
**“本田欢迎所有会问‘为什么’的种子。”**
风吹过麦苗,沙沙作响,仿佛整个大地,都在轻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