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草芥称王 > 第130章 清白之伐为JJM盟主加更(第3页)

第130章 清白之伐为JJM盟主加更(第3页)

海风呼啸,浪涛拍岸。

忽然,一声清越的“叮??”自钟内传出,继而化作洪钟大吕般的轰鸣,久久回荡在海天之间。

所有人都惊呆了。

老渔民老泪纵横:“它……它终于响了!”

阿启睁开眼,手中碎埙已裂成两半。但他笑了。

他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积累。是千万人的记忆汇聚成的共振,是无数被压抑的声音终于找到了出口。碎埙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不再需要存在。

那一夜,渔村彻夜未眠。人们围坐在钟前,轮流讲述家族的秘密。有人坦白祖上曾告发邻居换粮票,有人承认父亲曾参与焚书,也有人泣诉母亲被当作“思想犯”流放至死。

黎明时分,一位盲女站了出来,说她从小就能听见海底传来歌声,现在终于明白,那是百年前沉船中亡魂的合唱。

阿启静静地听着,将一切记入册中。

数日后,他离开渔村,踏上归途。不再是漂泊,而是回返。他要回到那座改建为“记忆传承馆”的学堂,将这一路所见所闻尽数录入《草芥录》的附篇。

途中,他收到消息:“闻”在燕州的对话会上,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是当年负责销毁《草芥录》原稿的文书官。老人跪地痛哭,交出私藏的最后一卷残本,并说:“我烧了九百六十七本书,可每一本都在我梦里重新长出来。”

阿启听后,久久伫立山巅,望向北方。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停止,只是换了战场。从前是刀与火,现在是心与忆。从前是强迫遗忘,现在是自愿铭记。

冬至那天,他终于回到故地。

学堂已焕然一新,庭院中竖立着一座环形碑墙,由全国各地送来的碎陶、残砖、旧瓦砌成,每一块上都刻着一个名字。馆内设有“倾听室”,访客可在静谧中戴上特制铃饰,尝试感知先人的情绪与记忆。还有“对话廊”,陈列着加害者与受害者后代共同签署的和解书。

孩子们依旧来上课,但课程不再是识字,而是“如何面对真相”。

阿启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走进地窖,打开当年封存的木匣,取出那卷《草芥录?终章》。他将其置于馆中央的展台上,旁边放上新写的附篇:《归途纪事》。

当晚,他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袤平原上,四面八方皆有人行走,每人手中提一盏灯,灯下挂着一口小铃。他们互不相识,却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远处,一座新的高塔正在建造,不是为了镇压,而是为了?望;不是为了播音,而是为了收集声音。

塔顶悬着一面巨镜,映照出万千灯火,如同星河倒垂。

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你曾问大地还能不能长出粮食。现在你看??它不仅长出了麦穗,还开出了花。”

他醒来时,窗外雪落无声。

但他知道,这世界已不再寂静。

翌日清晨,第一批访客到来。是一群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参观。他们走到展台前,仰头看着《草芥录?终章》的竹简。

一个小女孩问:“先生,这个人是谁?”

老师答:“他叫阿启,是第一个敢教我们说真话的人。”

孩子们齐齐鞠躬。

阿启躲在廊柱后,静静看着,没有现身。

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否被记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四个字已被读懂:

**草芥称王。**

他转身离去,背影融入晨光。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间教室里,一名少年正提笔写下日记:

>“今天老师讲了‘寻名运动’。原来我们能自由说话,是因为曾有人不怕死地坚持要说。

>我决定,以后每年清明,都要为那些没人记得的人烧一炷香。

>即使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我也要说一句:

>??我记得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