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64 粪道煤道与反常的疑犯(第1页)

164 粪道煤道与反常的疑犯(第1页)

晨星闪烁。

寒风扫过京城空荡的街道。

解禁的鼓声还没有响起,许克生已经结束了晨练。

长时间的早起,他的生物钟已经定型了。

用冷水抹了把脸,刚披上羊皮袍子,解禁的鼓声敲响了。

。。。

北平城外,朔风卷雪,天地苍茫。

朱棣立于城墙箭楼之上,黑氅猎猎,目光如铁。他手中那枚黑子久久未落,指尖轻叩棋盘边缘,发出细微却沉闷的响声,仿佛战鼓在胸中回荡。身侧谋士姚广孝披着灰鼠裘,低眉静立,只道:“殿下,钟山验煤已成定局,流言溃散,民心复归太子。此番布局,恐难再撼动新政根基。”

“撼不动?”朱彪冷笑一声,终于将黑子按下,“你错了。我从不曾指望一纸谣言便能击垮董桂花。我要的,是让他暴露。”

姚广孝抬眼。

“他敢当众验煤,便是押上了性命。若有一丝破绽,顷刻万劫不复。可他不仅敢,还赢了??说明他早已算准一切,连百姓受赂翻供都已在其预料之中。”朱棣缓缓抬头,望向南方天际,“此人之智,不下于刘伯温当年。但凡智者,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被逼到台前,不得不步步为营,无处藏锋。”

“所以,这是他的胜利,也是他的陷阱。”姚广孝轻叹,“他越显能,朝中旧臣越忌;他越得信,陛下疑心越重。功高震主,自古皆然。”

“正是如此。”朱棣嘴角微扬,“董桂花救太子命,推新政,设工坊,如今又以身试险澄清天下,功劳如山。可这江山,容得下一个寒门医者执掌权柄吗?黄子澄虽与他共事,终究是士林领袖,岂肯长久屈居其下?户部、工部那些老臣,眼看新政绕过六部直行东宫,心中早有怨怼。只要一点火星,便可燎原。”

话音未落,一名亲卫疾步登楼,呈上密报:“启禀王爷,西山矿道第三条暗渠已贯通,距长城脚下仅八里。工匠皆已灭口,尸身沉入枯井。”

朱棣点头,神色不动:“传令下去,暂停掘进,封死入口,种上槐树。三年之内,不得有人靠近。”

“为何?”姚广孝皱眉,“此时不备,更待何时?”

“现在动手,是叛乱。”朱棣冷冷道,“等他们自己乱起来,才是时机。我要让天下人觉得,不是燕王要反,是朝廷逼反了我。”

与此同时,南京紫金山麓,钟山验煤三日之后。

董桂花并未因胜而喜,反而闭门谢客,连太子召见也称病推辞。他在书房内铺开整幅舆图,以蜂窝煤矿为核心,串联起扬州、杭州、福州三地转运路线,再标出贾文亮生前经手的库房账目、刑部存档编号,以及匿名密信中的西山矿道结构。

烛火摇曳,他忽然发现一事:所有异常出库的蜂窝煤,编号竟全属“甲”字头,且日期集中在四月二十七前后。而这一天,正是太子首次公开试用蜂窝煤炉的日子??当时满城关注,百官齐聚,守备最为松懈。

“调虎离山……”他喃喃道,“他们不是为了偷煤,是为了掩护真正的动作??换人。”

他猛地起身,唤来心腹小厮:“速去查,当日值守刑部仓库的差役名单,是否有变动?尤其是负责押送废料出城的杂役!”

半个时辰后,回报来了:原定八名押运工中,有三人临时告病,请了替班。而这三人,皆来自城北贫民窟,户籍模糊,近月无纳税记录。

董桂花眼神骤冷:“假役混入,趁乱运人出城……带走的,绝非死物。”

他立即提笔修书,命快马送往锦衣卫指挥使府:“即刻封锁金陵北郊七里塘至栖霞山一带村落,搜查外来流民,重点排查能通晓北地方言、身形壮硕却无劳作痕迹者。若有发现,格杀勿论,首级送东宫验明!”

与此同时,清扬悄然走入工坊后院药房,见董桂花正研磨一味黑色粉末,神情凝重。

“这是什么?”她问。

“乌头碱提取物。”他头也不抬,“极微量即可致幻、麻痹,若混入炭粉燃烧,随烟吸入,可引发咳嗽、呕吐,严重者昏厥抽搐??与中毒症状无异。”

清扬变色:“你是说,那些‘毒煤’受害者,可能是被人用药伪装出来的?”

“不止是伪装。”董桂花放下研钵,“我是担心,有人已经在试验如何用蜂窝煤作为投毒载体。一旦大规模推广,只需在某几批煤中掺入此类药物,点燃后释放毒烟,一座城池便可不攻自破。”

清扬倒吸一口凉气:“这哪还是民生之策?分明是兵法诡道!”

“所以我说,一块煤,能暖万家,也能灭一城。”他苦笑,“我们以为在做善事,可有人,早就把它变成了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