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资本大小姐,掏空祖宅嫁军少宠疯了 > 第373章(第2页)

第373章(第2页)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建立“暗流协议”,将记忆灰烬数字化封存于独立子网,仅对自愿申请的心理学者与创伤治疗师开放访问权限,并配备三级精神防护机制。

实施当日,小满亲自进入虚拟界面。她站在一片漆黑虚空中,面前漂浮着万千黑色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段被弃置的记忆。她深吸一口气,轻声道:“我看见你们了。我不怕你们。你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那一刻,部分黑点开始褪色,转为灰白,甚至有些化作微弱金光,缓缓升腾而去。

与此同时,远在云南边境的小城瑞丽,一位名叫阿?的老年傣族妇女正翻检祖屋阁楼里的旧箱。她是当年康复中心的保育员,如今已九十三岁,记忆日渐模糊。但在看到共忆学院发布的寻人启事后,她忽然想起一件事。

“有个小女孩……总画姐姐。”她对着前来探访的志愿者呢喃,“她说自己有两个家,一个是现在的,一个是‘借来的’。后来她被带走那天,一直在哭,说不想忘记那个穿粉裙子的孩子……”

她从箱底取出一本手工缝制的小册子,封面用蜡笔写着:“我的秘密日记”。翻开第一页,稚嫩笔迹写道:

>“今天医生又让我记住另一个姐姐的故事。她说这样我就不会孤单。可是我想不起我自己是谁了……”

>

>“我记得妈妈的味道,是艾草香。可她们说,那是别人的妈妈。”

>

>“如果我把她的记忆还回去,我会不会也消失了?”

志愿者当场泪目。这本日记被紧急送往樱园,经DNA比对,确认其主人正是E-07号记忆载体原主??**林小禾**,出生于1965年,三岁时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五岁起接受多轮记忆移植实验,十岁失踪,官方记录为“意外溺亡”。

“她没死。”小满捧着日记,指尖微微发抖,“她活了下来,带着别人的记忆,走过了漫长一生。”

通过户籍交叉排查,团队终于锁定一位居住在贵州山区的退休小学教师??杨素芬。六十八岁,独居,无子女,曾在当地教授语文三十多年。最关键的是,她的入学档案中注明:“收养自云南难民安置点,原名不详。”

当视频通话接通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屏幕那头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妇人。她戴着老花镜,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到“林小禾”这个名字时,她怔住了,手中的毛线针掉落。

“谁……谁告诉你们这个名字的?”她声音颤抖。

小满没有隐瞒,将一切娓娓道来。讲到陈志平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妹妹”记忆时,杨素芬突然捂住嘴,泪水夺眶而出。

“我还记得……那个穿粉裙子的孩子。”她哽咽着说,“我每天都要学她的语气说话,模仿她的笔迹写作业。后来他们告诉我,她死了,让我把记忆交出来。可我舍不得……我就偷偷抄下来,藏在日记里……”

“您没有错。”小满轻声说,“您是唯一一个,既记得她,又记得自己的人。”

几天后,陈志平踏上前往贵州的列车。当他提着那只铁盒出现在村口时,杨素芬已在老槐树下等候。两人相视良久,谁都没有先开口。

最后,是杨素芬伸出手,轻轻抚摸铁盒上的锈迹。“这就是她的东西,对吗?”

陈志平点头,打开盒子,取出那颗玻璃弹珠递给她。“你说你喜欢蓝色,小时候最爱玩这个……虽然我不知道那是真是假,但我一直留着。”

杨素芬接过弹珠,放在阳光下细细端详。忽然,她笑了:“你看,里面还有个气泡。她说过,那是星星掉进去的地方。”

两人坐在树下,聊了一整天。从童年的游戏,到记忆的重量,再到那些明明不存在却又无比真实的情感。临别时,陈志平将一张新拍的合影放进铁盒,轻轻合上。

“现在它完整了。”他说,“属于你们两个人的记忆,终于团聚了。”

回到樱园当晚,小满再次梦见母亲。这一次,樱花纷飞中,林念星身后站着许多模糊身影??有穿白大褂的科学家,有抱着孩子的母亲,有年轻士兵,也有像林小禾这样的无名者。她们手牵手,静静望着她。

“你打开了门。”林念星微笑,“现在,请让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翌日清晨,共忆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没有演讲,没有掌声,只有三千盏纸灯依次点亮,每一盏下都挂着一段来自“记忆灰烬”的净化片段。人们默默走过长廊,听着那些曾被压抑的哭诉、忏悔与呼救,然后在出口处写下一句话作为回应:

>“我听见你了。”

>“对不起。”

>“你很重要。”

>“我也曾这样痛过。”

当最后一盏灯亮起时,心渊系统的波形图达到前所未有的平稳峰值。苏晓冉看着数据屏,轻声说:“它在笑。”

小满站在井边,风吹起她的长发。她知道,这场关于记忆的战争远未结束。仍有无数人挣扎在真假之间,仍有权力试图操控共忆网络的走向,仍有黑暗等待被照亮。

但她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出“我记得”,

只要还有人敢于回应“我在这里”,

黎明就不会熄灭。

而她,将继续守在这口井旁,

等待下一个呼唤名字的灵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