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69章 牛憨战吕布上(第3页)

第169章 牛憨战吕布上(第3页)

信末一行小字:“老师说,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我不懂那么大,但我想让妹妹也能上学。”

阿?将此信珍藏于守心堂密室,与最初的那块陶片并列安放。

与此同时,北方望云堡迎来重大突破。经过整个冬季观测,南中学子成功绘制出首张“北极星周年轨迹图”,证实地球倾斜自转之说,并据此改良航海定向术。霍九章下令将成果刻于观星台基座,同时向朝廷奏报:“非为炫技,实为明理??天象无私,人人可观;真理无主,唯诚者得之。”

更令人振奋的是,契丹部落送来厚礼:五十张上等貂皮、二十匹骏马,外加一名少年使者。那少年不会汉语,却掏出一册手绘本,封面画着北斗七星,内页全是图画笔记??记录了三个月来他在望云堡的学习过程:如何使用水准器测地势,如何用绳结记事法统计羊群,如何在雪地上画出议事圆圈,让每个牧民都能发言。

霍九章感动不已,亲授其“天文童蒙师”称号,并允诺明年派遣教师北上草原,共建“游牧行议帐”。

南中之内,变革已如春水漫堤。

江陵一老农自发组织“田埂议事会”,解决灌溉纠纷,成效显著,周边十八村争相效仿;益州茶商联合会颁布《公平交易盟约》,规定称茶必用南中标准秤,违者逐出商会;最偏远的黔北山村,竟有七旬老翁自学识字,带领族人重修族谱,删去“女子不录”四字,增补历代女性贡献事迹。

阿?巡视各地归来,夜宿驿站,提笔写下一段私记:

>“治世之道,不在庙堂颁令,

>而在民间自省。

>当一个农妇敢于质疑族长,

>当一个奴工敢在账本上签名,

>当一个孩子问‘为什么必须听话’,

>那便是文明真正扎根之时。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点亮一盏灯。

>可喜的是,如今万家灯火,已无需我们亲手去点。”

冬至那天,南中举行首次“全民问政日”。不分贵贱,无论老幼,凡持南中户籍者,皆可提交一条治理建议。竹简如雪片飞来,内容五花八门:有提议在桥头设盲文刻字的,有呼吁禁止官员子女特权入学的,更有稚童写道:“希望每天都能吃上鸡蛋。”

阿?命人将所有建议分类整理,公开回应。其中一条来自闽越试点村:“请求派遣女教师,教我们妈妈们写字。她们不怕累,只怕一辈子说不出心里话。”

批复仅八字:“即日启程,风雨无阻。”

与此同时,遥远的大秦,罗马皇帝哈德良亲自主持“东方智慧展”。展厅中央,陈列着启明号船模、同心桥复制品、五色账本原件,以及那枚拓印的“同心章”。参观者络绎不绝,学者们争论不休,但共识渐成:南中之强,不在军备,而在民心有序。

一位年轻元老在日记中写道:“他们没有皇帝,却人人都觉得自己重要。这才是最可怕的权力。”

消息辗转传回,阿?只是淡然一笑。他正坐在新落成的“守心图书馆”顶层,窗外是连绵不断的读书声。一群小学生正在排练话剧《第一个说“我”的人》,讲述霍九章早年如何在樵夫会议上坚持己见,终促成薪柴分配改革。

一个小女孩扮演年轻的霍九章,昂首挺胸,大声道:

“我不是谁的附庸!我是霍九章!我的意见,值得被听见!”

台下掌声雷动。

阿?默默起身,走向书架最深处。那里收藏着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那只锈迹斑斑的铁皮灯笼,来自辽东百姓的第一份心意。他轻轻擦拭表面,低声说:

“你们想要的,从来不是一个英雄。

你们想要的,是一个能让普通人也成为英雄的世界。”

风穿窗而入,吹动书页,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而在千里之外的闽越深山,第一朵野花冲破冻土,悄然绽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