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周文圣 > 第242章 狼族半圣妖蛮百万联军(第1页)

第242章 狼族半圣妖蛮百万联军(第1页)

在远离密州府血火战场的极北苦寒之地。

群山之巅,终年笼罩在能撕裂精铁的狂暴风雪与浓郁得化不开的粘稠妖气之中的,便是雪狼国亿万狼族子民心中的祖地与圣地??狼居胥圣山。

这里,是雪狼国历代妖圣。。。

北地风沙卷着残雪,如刀割面。江行舟一行人策马穿行于荒原之间,身后是洛京渐远的轮廓,前方则是连绵千里的枯山与断崖。九道黑流自文脉图上蜿蜒而出,八条尚存,如同毒蛇潜伏大地血脉之中,唯有逐一拔除,方能斩断“文劫”之根。

张栩骑在马上,眉头紧锁:“幽州之后,第二处‘文骨’应在雁门关外的古烽台下。可那里……早被列为禁地百年,传言有‘文鬼’巡夜,凡入者皆疯癫而归。”

王陵冷笑一声,手中长刀轻拍马鞍:“若真有鬼,今日也该见血了。咱们大狱司既已立旗,岂能因几句流言止步?”

江云宁却凝视天际,指尖摩挲监天符,低声道:“不止是鬼。我感到了‘逆字阵’的气息??有人用错乱文字布阵,扭曲天地文气,使人神志颠倒。那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为设局。”

江行舟未语,只抬手抚过腰间文心笔。自融合“另一自己”后,这支笔便不再只是书写工具,而是他神魂延伸的一部分。它能感知谎言、识破伪装,甚至可在梦中勾勒真相。昨夜,他在梦里又见到了那座由残卷堆砌的高塔,塔底深处传来微弱呼唤:“第八具骨,在火中不焚,在水中不沉,在万人唾弃处重生。”

“万人唾弃处……”他喃喃,“莫非是在流放之地?”

三日后,队伍抵达雁门旧道。此处曾为边塞要冲,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唯有一座孤零零的石台矗立风沙之中,四角刻着反写的《孝经》段落,字迹歪斜如哭。

“果然。”江云宁踏上前去,将监天符贴于石台中央。刹那间,地面震动,一道漆黑裂缝缓缓张开,腥臭之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无数细碎诵读声,似千万人在地下齐声念咒。

王陵横刀在前:“下面有活物。”

江行舟点燃一支以文心血制成的引魂烛,率先跃入裂隙。众人紧随其后,深入地底百丈,竟发现一座埋藏已久的地下书院。廊柱皆由人骨拼接而成,每根骨骼上都密密麻麻刻满了经义章句,而大厅中央,则悬着一具通体墨黑的尸骸??正是第二具“文骨”。

尸骸双眼突睁,虽无生机,却射出幽光,直逼江行舟眉心。一股庞大记忆猛然涌入脑海:

三百年前,雁门守将之子陈景昭,天资卓绝,十三岁便通五经,被誉为“北地文星”。然因其父抗旨拒调,全家遭贬,发配极北苦寒之地。途中父母冻毙,兄妹饿死,唯他一人拖着病躯抵达流放营。在那里,他仍每日拾柴为纸、削骨为笔,抄写圣贤书,教孩童识字。

可朝廷惧其声望,恐其聚众,遂派“文罚者”潜入,将其所著万余言《戍边录》篡改为“讥讽朝政、煽动叛乱”之书,并借律法之名,当众焚书、断笔、剜舌。临刑前,陈景昭仰天大笑:“尔毁我身,毁不了我志!我死后,愿化文骨,镇此不公!”

话音落下,天地变色,其精魂不散,竟被“废学诏”残力捕获,炼成第二枚“文脉暗渠”枢纽。

画面终了,江行舟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我们杀了他两次。”他哽咽,“一次以律法,一次以遗忘。”

张栩沉默良久,终是叹道:“历代帝王怕的从来不是异端,而是百姓识字。一旦人人能读、能写、能思,谁还信‘君权神授’?谁还肯默默赴死?所以他们宁可让书院变成坟场,也不许思想自由生长。”

王陵怒极,一刀劈向石柱:“那就把这坟场掀了!”

江行舟却摇头:“不,我们要让它重生。”他取出文心笔,蘸血写下四个大字??**“重开雁门”**。

笔落之时,整座地下书院金光流转,那些刻在骨上的文字竟自行脱落,化作点点星光升腾而起,汇聚成一篇全新的《立学令?北篇》,飘向地面,随风传遍千里边疆。

与此同时,外界骤起异象:本已封冻十年的雁门河突然解冰,冰层之下浮现出数百具披甲书生的遗骸,手中仍紧握竹简,脸上凝固着不甘之色。牧民奔走相告:“文魂归来!文魂归来!”

七日后,第三站抵达西陲敦煌石窟。

此处佛窟林立,壁画斑驳,千年来僧侣、画工、学者在此留下无数典籍与经变图。然而近年,洞中壁画频频褪色,更有修行者入定后疯癫呓语,自称“听见了不该听的声音”。

江云宁探查后骇然发现:第三具“文骨”竟被嵌入最大石窟的壁画中心,化作一幅《说法图》中的佛陀面孔。而每当有人诵经,那画像便会吸收文气,悄然改写经文内容,将“慈悲普度”变为“顺服即善”,将“众生平等”曲解为“贵贱天定”。

“这是精神驯化。”江行舟沉声道,“他们借宗教之名,行洗脑之实。让人以为服从就是修行,沉默便是功德。”

当晚,他在洞中静坐,以文心笔临摹原版《金刚经》,试图唤醒被压制的正统文意。谁知刚写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幅壁画骤然扭曲,佛陀之脸睁开第三只眼,冷笑道:

>“你可知为何百姓需要信仰?因为他们太弱,不敢面对真实。我给他们虚假的安宁,换来秩序稳定??这难道不是更大的仁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