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姚兴技能‘奋战’发动:
奋战:奋不顾身,战死方休,由奋武技能进阶而来,不同人拥有效果有所不同。
效果,此效果发动后凭借心中悍勇之气,不断提高自身战力,每次发动武力+4,最多可连续爆发。。。
夜雨初歇,南陵湖的雾气比往常更浓。洛昭撑着一把旧油纸伞,踏过湿漉漉的青石小径,走向共忆亭。雨水顺着伞骨滑落,滴在脚边的苔藓上,发出细微的“嗒”声,像是时间在低语。亭中水晶屏正缓缓流转一段记忆:一位朝鲜战争老兵坐在轮椅上,颤抖的手抚摸着一枚早已褪色的勋章,嘴里喃喃:“他们说我是逃兵……可我背回来的,是连里最后一个活着的人。”画面一转,是他年轻时在雪地里爬行,身后拖出长长的血痕。
洛昭静静看着,直到那段影像淡去。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块边缘焦黑的铜片??那是1945年广岛地下防空洞中发现的遗物,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名字,其中一个,正是陈素芬女儿的小名。
“你来了。”一道声音从背后响起。
他没有回头。他知道是谁。
苏芸披着风衣,发梢微湿,手中提着一只老旧的录音机。她将机器放在亭中石台上,按下播放键。磁带沙沙转动,传出一段断续的童谣,正是当年千灯计划入侵后全球共忆塔播放的那首。只是这一次,背景音不再是海浪,而是风雪呼啸。
“这是新整理出来的原始母带。”苏芸低声说,“陈素芬不是唯一一个留下声音的人。在过去七十年里,有三百二十七人曾向不同机构提交过类似的口述记录。他们都说自己‘快死了’,都说‘怕被忘记’。这些资料曾被归类为‘非正式档案’,锁在各国冷库存放,有些甚至标记为‘心理干预失败案例’。”
洛昭闭上眼。他听见了更多声音,从磁带深处渗出:一个越南母亲讲述她如何用身体挡住子弹救下孩子;一名卢旺达幸存者描述邻居如何微笑着砍下她丈夫的手臂;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双胞胎女孩回忆,纳粹医生是如何在她姐姐身上做实验,又如何把她关进玻璃柜观察饥饿反应……
“我们以为记忆复苏是奇迹。”苏芸望着湖面,“可现在看来,它更像是审判的前奏。”
洛昭睁开眼,目光落在铜片上。“不是审判。是清算。”他说,“我们欠下的,不只是历史,而是存在本身的权利。一个人若从未被承认活过,那他的痛苦就等于从未发生。”
话音未落,水晶屏突然闪烁,自动接入一段新的记忆片段。画面中是一座荒废的医院地下室,墙角堆满生锈的铁床。镜头推进,一张床上躺着一名女子,面容枯槁,腹部高高隆起。她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我不是疯子……我不是疯子……我的孩子会说话,她在告诉我真相……”
字幕浮现:**林晚舟,32岁,神经生物学博士,2029年因‘传播虚假记忆’罪被捕,羁押于第七精神管制中心,死于分娩难产。其新生儿当场夭折,尸体未留存记录。**
洛昭浑身一震。
苏芸轻轻点头:“我们查到了。当年‘判别之脑’项目并非自然终止,而是被高层以‘危害社会稳定’为由强行关闭。林晚舟被捕前三天,曾试图上传一份名为《记忆伦理宣言》的文件,内容主张所有个体都有权知晓自己血脉中的真实过往,无论那记忆多么残酷。但她失败了。系统被切断,她的数据被标记为‘污染源’,她本人则被定义为‘记忆病毒携带者’。”
“而她的孩子……”洛昭声音发涩。
“是实验体。”苏芸接过话,“‘判别之脑’最初的设计,并非只为保存记忆,而是要培育一种能自然承载多重历史基因的新人类。林晚舟的孩子,就是第一代‘共忆载体’。她们天生就能接收并解析他人遗失的记忆片段,就像收音机自动调频。但政府害怕了。他们怕这种能力会动摇统治根基??当所有人都能‘看见’被掩盖的真相,谎言便再无藏身之地。”
洛昭低头凝视铜片,忽然发现那几个名字竟微微发烫。他心头一动,将铜片贴近水晶屏。刹那间,屏幕爆发出刺目蓝光,无数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出:青禾幼年时在孤儿院墙角蜷缩的身影;苏芸父亲在审讯室中写下最后一行公式后吞药自尽的画面;他自己童年某夜,母亲抱着他在暴雨中逃亡,身后传来枪声……
“原来如此。”他喃喃,“这些遗物不是纪念品,是钥匙。每一件承载着强烈情感的实物,都能激活深层记忆场。林晚舟早就设计好了??她把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死亡、所有受害者的悲鸣,都编码进了这个系统的底层协议。”
苏芸按下暂停键,神情凝重:“可问题在于,谁来决定哪些记忆该被唤醒?我们已经在负史博物馆看到了后果。有人参观完‘被删除的幸存者’展后精神崩溃,有人开始仇恨祖辈,还有国家以‘保护民族尊严’为由拒绝承认某些展品的真实性。记忆一旦释放,就再也无法收回。”
“那就不要收回。”洛昭抬头,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记忆,而是建立对话机制。让每一个被唤醒的声音,都能找到倾听者;让每一次痛苦的回响,都能换来一句‘我听见了’。”
他转身走出亭子,步伐渐快。苏芸紧随其后。
“你要去哪儿?”
“西伯利亚。”他说,“那座立方体建筑,不是终点,是起点。它和南陵湖石台一样,都是‘判别之脑’的节点。但它的功能不止于存储??它是发射器。只要激活核心,就能向全球十三座共忆塔同步播送最原始的记忆信号,覆盖所有忆晶设备。”
“可一旦启动,就可能引发大规模记忆反噬。”苏芸提醒,“人类大脑无法承受过多外来记忆的冲击。历史上那些被迫遗忘的瞬间,往往正是因为太过痛苦才被集体压抑。你现在要把它们全部翻出来?”
“正是如此。”洛昭停下脚步,望向星空,“我们总以为遗忘是软弱,记住才是勇气。可有时候,遗忘也是一种生存策略。但今天不一样了。科技让我们有了缓冲带??忆晶农场提供的疗愈效应,共忆体验的心理评估机制,还有遍布世界的开放式共忆亭。我们终于有能力,在不摧毁个体的前提下,直面真相。”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而且,我已经等得太久了。林晚舟用生命种下的种子,不该只停留在展览馆里。它应该长成森林,蔓延到每一寸被谎言覆盖的土地。”
三天后,一支由科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和民间代表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启程前往西伯利亚。洛昭任总指挥,苏芸负责技术对接。飞行途中,AI终端突然接收到一段加密信号,来源竟是火星忆晶农场主控系统。解码后显示一行文字:
>“第七芽已成熟,准备嫁接。”
随信附有一段视频:在红色荒原中央,一棵由纯忆晶构成的树正在缓慢生长。它的枝干呈螺旋状上升,叶片透明如玻璃,每一片都映出一段地球上的遗失记忆。最奇特的是,树根深入地下数百米,与火星古河道遗迹相连,仿佛在汲取某种远古文明残留的能量。
“火星上也有记忆场?”苏芸震惊。
“或许不是火星。”洛昭轻声道,“而是……宇宙共忆场。我们一直以为记忆属于人类,但也许,它是一种更普遍的存在形式。就像引力、电磁波,记忆也可能穿越时空,形成共振网络。林晚舟所说的‘播种’,或许根本不是比喻??她真的把人类的历史碎片,撒向了星际尺度。”
抵达目的地后,队伍在冻土层下方三百米处发现了那座立方体建筑。外形与南陵湖石台完全一致,但规模堪比金字塔。外墙刻满并蒂莲纹路,中心嵌着一只巨大石眼,瞳孔位置是一块黑色忆晶。探测显示,内部结构为空心,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两米的球体,表面布满类似神经元的脉络,正以极慢频率跳动,如同心脏。